现在张光荣能有空了,服装厂和五金电器厂的产品不愁没有销路,养猪场也顺利得不得了,别小看这个养猪场,赚的钱也不少。
夏收已经开始了,去年是张光荣的生产队出名,今年大不一样了,全县的水稻那长势,了不得啊!
都高兴,当官的高兴,社员们更高兴。不管那个年代,只要老百姓得到实惠了,他们才会高兴。并不是一些官员或者地方政府在歌颂:什么都怎样好,结果老百姓却越过越难,这样他们能高兴吗?
李书记的初步改革获得成功,太高兴了,经常下乡,看着一片片丰收在望的稻田,这位饱受运动沧桑的县委书记心里也可以得到宽慰。
这一切,没有张光荣的实施也不行,有一个好官,再加上一个雷厉风行的良将,还有什么事办不成。
张光荣也想到各个公社看看,对于他的到来,社员们最欢迎了。就是他先行一步,给大家做出一个模式,又是他,振臂一呼,才使得社员们能欢笑地收获着辛勤劳动所获得的成果。
“张组长,请你收割第一刀吧!”清水大队的社员们最乐了。
“好,我来割第一刀!”张光荣弯腰卷起裤脚,这第一刀,他也当之无愧。拿着猪仙伯儿子递给他的镰刀,“唰唰唰”!为清水大队割下夏收的第一刀。
站在田埂上的杨玉环和领导小组的成员们,都笑了起来。不管他们走到那里,都能得到社员们的真心欢迎,这对他们来了,就是最好的回报。
地委的曾书记也高兴,整个R县农业大丰收,就证明张光荣所创造的模式是成功的。他一下来,李书记陪着他看了几个公社,都是实实在在的丰收啊,并不像过去那样,只知道吹,结果全国的粮食照样紧张。
R县的农业惊动了省委,整个县的农业大丰收,不简单,在这个粮食最为缺乏的年代,一到夏秋两季的季节,省委都会急着等各个县的农业数据。
也就在这时候,中央领导人也好像下定了决心,要改革了。由农业部派出几个农业调查组,奔赴全国各地,其中一路直奔G省。
这一路人马还是由一位副部长亲自带队,因为去年杨玉环到省委告状的时候,那份原始材料,就被韦书记送到中央。也因为如此,这次的农业调查,G省也是重点。
不下去不知道,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是这样的情况,物资匮乏,人民生活相当艰苦,可以这样说,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转折点了。
正好,R县的农业情况,让中央调查组兴趣不小。当然也还不相信,浮夸的数据,人们还见得少吗。
省委的朱副书记亲自陪着中央调查组下来,当然他知道是张光荣所起的作用,只不过他还是有所怀疑,整个县的农业大丰收,这年代简直不可思议。
张光荣为清水大队割了第一刀,然后又站在田埂上,跟杨玉环站一起,两人放眼望去,由衷地互相笑。
远远的突然响起警笛的声音,大家有点吃惊,以为大白天发生什么事呢。
那是农业调查组的车队,先在张光荣他们村口停住了好一会,朱副书记和副部长坐在一辆别克轿车里面,看着青山大队,简直不敢相信。
好啊!两位高官都有下车的想法,没办法,农业部的副部长和省委副书记下来,前后都有不少的警察。公安局的牛局长亲自指挥清场,因为R县还没有迎接过这样高级别的官员。
“哇!难以置信!”朱副书记看着正在建设的合资厂房,里面有一条大红布就有青山大队的字样,不用问了,这就是张光荣那孩子的杰作。
副部长简直呆了,他跑了多少个省份了,今天,终于见到了中国农村中的一点点亮色,也是希望。就如经历了多少个连阴天,突然冲出一缕阳光一样,让这位副部长顿觉振奋。
地委曾书记和县委李书记也走了过来,李书记冲着看热闹却被警察挡在一边的社员问道:“张光荣在村里吗?”
“带着一班干部,老早就往这边走了。”回答的是张组织,手还指着通往山区的方向。
本来朱副书记是想进村看看的,不过张光荣不在,车队又走了,他们的重点也就是看看还没收割的水稻。
“好啊好啊!”副部长和朱书记终于相信了,还没收割的水稻,就证明了R县的农业大丰收并不是虚报,这位副部长又再次叫好。
“停车!”朱副书记大声喊着,因为他看见张光荣正和一班干部站在田埂上,都在看着车队。旁边站着的,就是杨树声的女儿。
“哎哟,省委的朱副书记。”张光荣小声跟杨玉环说,急忙一跳上路。
杨玉环也认识朱副书记,好家伙,十多辆小车停在路边,还有十多辆警察的三轮摩托车,牛局长将县城周边的各个派出所的警力也调上了。
“他就是青山大队的支部书记张光荣。”急忙走过来的李书记向两位领导介绍。
不认识张光荣的官员们,一开始都会大吃一惊,因为年纪太小。副部长伸出手,“哈哈”大笑着说:“小伙子,不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