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堡门坡> 第15章 风雪天腊八日又迎不速客谋前程辨时势既定荣衰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风雪天腊八日又迎不速客谋前程辨时势既定荣衰计(1 / 6)

农历十二月初八,正是民间腊日。腊日,在晋北一带又称作腊八。腊为岁终祭名,远在六朝即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之说。俗语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今岁终尚有送年或谢年之举,百姓人家一面祭神,一面祭祖。不管如何,这腊八粥注定是要吃的。

腊八粥,又称佛粥、八宝粥、七宝五味粥。晋北地处佛家圣地,佛家气息浓厚,自有其他之地所不能比拟之源。这腊八粥的来历自与佛关联甚大。昔,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一日因饥饿劳累昏倒于外,被一放牧女子救至家中。因其家境贫寒,无粮可吃,只剩得少许米粒,便将各粮袋清底,将数类粮食搜较于一处,加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水煮了一大碗,端至佛祖面前喂他。佛祖醒后,体力大增,在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佛教信徒便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故,腊八粥又称为佛粥。腊八这天,晋北大地各寺庙僧众将募化而来的斋粮煮成稀饭,供奉神佛,并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至穷人食用。至此,腊八粥便流传开来,终成民间习俗。南宋陆游曾写下: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此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在晋北之地,腊八粥亦为八宝粥,意即用小米、江米、黄米、大米、杏仁、红枣、红芸豆、绿豆等以为原料,另加白糖,满满煮了一锅,成粥状。只这食用之前,尚有讲究,须用一只大海碗将那粥掂得数番,待那粥成圆球状才可食用,却是取了“团团圆圆”的意儿。

晋北民俗,十二月初八这日早上,各家主妇便早早起来,点火烧灶,终年忙忙碌碌的晋北商家亦不例外。贫苦人家,一大家子煮一锅粥,团团围了炕间大火盆上,上架一铁丝盖,边吃边享受那暖烘烘的热意,竟有越吃越烫的味道。家道殷实些的人家,尚还炖一锅“大烩菜”,以素为主,只不过集了山药粉条、黄豆芽、干萝卜丝、豆腐块儿,香喷喷的素油进锅底一炝,翻翻便出得锅来,更要在前一日备些火烛炮仗来,待粥一出锅、“大绘菜”一进锅便红红火火放将起来。

腊月初八这日早上,日将破晓时分,范忠庭与范理阳尚自热酣睡,便听得宫兰杏在窗棂档上一阵促敲:

“还睡么?大节下的还不早起,云鹏兄弟已备齐了腊八粥,一起去饭庄儿吃去。”两人一边起身,范理阳隔了窗笑道:“原指望着吃一顿兰杏姐煮的腊八粥,看来是没得想了。云鹏兄弟且能蒸出一顿好粥来么!”宫兰杏笑道:“你道好消闲,容不得你兰杏姐歇息一天么,今日晌午却也不开灶了,看饿不死你!”范忠庭笑道:“快快起来,我们吃粥去!”宫兰杏道:“多穿些衣物,外间下了好大的雪!”

范理阳惊道:“下雪了么!却真是个好天,我且扫些雪来,堆个雪人去!”宫兰杏笑道:“院里院外,我早扫了开去,你倒有些娃娃习气。”

便听得脚步声远去了。

范理阳穿戴了衣服,在盆里的清水中洗了把脸,用青盐略略濑了牙,便推了门。

“呀,好大的雪!”一股清新透骨的寒气扑面而进,那粉粉扬扬的雪丝被旋起旋停的风紧紧裹了,在门槛处静静地旋飞旋落。

范忠庭站在门档外,大大吸得一口,便见范理阳早大呼小叫地使了把铁锹在院中半晌儿工夫堆起一个大雪堆来。

却见一个雪人从大门外急匆匆地进来,待走得近了,范忠庭方见是腾先宁,脸涨得通红。范忠庭心一紧,忙迎上去。

“少东家,来了!”腾先宁紧紧盯了范忠庭,咬牙道,“看来,真的是飙上了。”范忠庭长长吁了口气,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色,道:“多少?”腾先宁道:“看来阵势不小。少东家,接不接?”范忠庭笑道:“你是大掌柜,这事儿原是你说了算的,主意自是你拿。”腾先宁道:“好,少东家,有你这话,我可要大包大揽了。”说着,掉头一步淌进雪地里,头也不回地去了。

“少东家,果真来了么?”范理阳听了两人说话,撂了铁锹过来问道。见范忠庭不言语点头。便又道:“竟是连个腊八也不过了,看来这目的很明确,不整垮了这‘天亨堂’绝无罢休之意。”范忠庭笑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古已有云。我天延村‘天亨堂’真那么容易摘牌子么,哼。走,我们瞧瞧去!”

“理阳兄弟,却是什么事?”宫兰杏见两人要走,便道,“你们且不去吃饭么?”范理阳道:“不料理了这事儿,这腊八粥却是吃不消停。”说罢,追了范忠庭去。

宫兰杏愣愣地站了当地,望望那灰蒙蒙仍下个不住的雪,口中喃喃道:“老天,没得坎儿恁多么!”

“天亨堂”门外,早聚了一伙看热闹的闲人围着一队车马。却见当头一架骡车,那车顶围了一圈油纸,却用青漆罩了一遍,铜色围栏,前置棉布帘儿,将整个车骄围得严实之极。那赶车的伙计一声不吭,依了骡子站定,见门口有人出来,便不知向那车内说得句什么。只见那棉布帘一掀,钻出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来。

范忠庭等人一看,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