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宇看到水里浮着一个透明的大圆球,而且正在上浮,越看越像一条巨大鲸鱼的脊背,而且是半透明的。
林昊宇觉得有点紧张,可是他觉得这个家伙好像没有攻击的意图,又想到以前看过海洋生物的教学片说,一般大型的鲸鱼都不具有攻击性,大多靠吃浮游生物为生,于是就镇定了些。
这时,一郎也关掉了快艇的发动机,水面变得一片寂静。
“这是什么?一郎。”林昊宇神色紧张第问一郎。
“不知道,有点像鲸鱼,但我也没见过身体透明的鲸鱼。”
“一郎,咱们能不能靠近点看看?”林昊宇尽管很害怕,但是他感觉这个家伙有点像人造的东西。
“好吧,我们用浆划过去。”一郎虽然表情紧绷,但是看来也有一颗爱冒险的心。
于是,两个人一人一支浆,开始向那个圆圆的东西划了过去,越划越近,林昊宇看见那个家伙身体非常巨大,在水面下还有巨大的身躯,估计能有三十米。
而且,林昊宇发现这个大鱼身体内部还有东西在动,林昊宇越来越好奇,当他们滑到距离那个大鱼脊背还有三米左右的时候,林昊宇愣住了。
因为他透过半透明的躯体看到了里面有人在动,林昊宇伸着脖子,越看越入神,难道这是条船?林昊宇正在纳闷,那个大圆背开始移动了,他看到这个家伙真跟鱼一样开始摆动身体,他们的小快艇开始剧烈摇晃,一会儿,那个大圆背消失在一个大漩涡中,水面渐渐开始平静了。林昊宇被惊呆了,他捂着胸口回头问一郎,“这是什么东西?”
“应该是大鲸鱼,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林昊宇想起了自己在库尔德人海上城市的实验室里看到的仿真鱼,心想,这不会就是仿真鱼吧?他明明看见鱼身体里有人在动。
林昊宇带着疑惑回到了岸上。
吃晚饭的时候,野田突然问林昊宇,“史密斯,你下午坐快艇出去玩了吗?”
“是呀,感觉有点无聊,让一郎带着我出去转转,呵呵”
“看到什么好玩的啦?”
“看到一条超级大的鱼,吓死我了,不过大鱼一会儿就自己游走了。”
“哦,是条什么鱼?有多大?”
“觉得像蓝鲸,但是颜色比较淡,说不清是什么鱼,看到脊背的样子估计能有二十多米长吧。”
“嗯,以后小心点,这附近鲨鱼非常多,不要再下海了。”
又过了几天,野田带着林昊宇回到了冬京。
回到冬京后,林昊宇赶紧联系高原,汇报了在海岛遇到仿真鱼的情况,高原立即向谢春来进行了汇报,谢春来敏感地意识到,仿真鱼有可能跟我军的潜艇事故有关,就立即向严正春进行了汇报,严正春指示要重点侦察澳大利亚南部的那个小岛,同时严正春又表扬了谢春来,说上次带回来的能腐蚀热冰的生物已经繁殖成功了,目前科学院正在研制人造的热冰腐蚀剂以及热冰的防腐蚀技术。
谢春来接到严正春的指示,立即开始筹划对小岛的侦察,他想过用潜艇,但又否定了,因为上次潜艇事故的原应还没有查明,用潜艇太冒险了。用飞机也不行,因为侦察的目标主要在水下;潜入也不行,因为附近没有落脚的地方,谢春来一筹莫展,他联系上了杨振海,问杨振海有没有好办法。
杨振海是航海专家,对各种海上侦察手段都很熟悉,果然杨振海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是遇难方案,就是假装在附近遇难,然后登陆小岛;第二是仿真鱼方案,我军的兵工厂也秘密研制出了仿真鱼潜艇和单兵仿真鱼水下摩托,可以利用仿真鱼对小岛四周水域进行侦察;第三是长期监控方案,夜间在岛上空投一些仿真树,仿真树扎在岩石上,上面的镜头可以常年监视小岛。两个人经过商量决定采用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的结合,第一方案作为应急方案,于是两个人分头去准备。
谢春来找到刘广辉,问无人机是否可空投监控摄像头,刘广辉说不行,谢春来又去找空军,空军方面说可以配合,于是就调用在南太平洋巡逻的航空母舰上的隐形轰炸机去执行空投任务。
谢春来先派人把仿真树运到航母上,然后选了一个雷雨天气,隐形轰炸机开始向小岛投放仿真树,谢春来一共准备了九颗仿真树,飞行员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投放点,在山顶投放一颗,在海岸投放五颗,在半山腰投放三颗,任务执行的很顺利,全部九颗都投放到位,而且都能够正常监控和发射视频图像。
海军接到严正春的指示专门为杨振海准备了仿真鱼母船,母船上装备了一艘仿真鱼潜艇和五艘单兵仿真鱼摩托,杨振海没有耽搁时间,在青岛和海军进行了交接后,就带着几个助手开始向南航行,航行了半个月终于到了距离那个小岛二百公里远的接头地点,谢春来在这里等着他们。
他们汇合后,谢春来把这十几天视频镜头监控的结果对杨振海进行了通报,谢春来利用这十几天已经基本摸清了小岛人员的分布和活动规律。小岛上有五个别墅,大约有接近三十人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