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玉的故事> 第11章 玉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玉痴(1 / 4)

现代社会一夜暴富的大有人在,就连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亦是层出不穷。但是,在塔克拉玛干边缘这个偏僻的小县城――且末,能在一夜之间变成千万富翁,必然会成为千古佳话。

严玉良本是县中学的一名老师,教授书法绘画,属招聘到且末的大学毕业生。刚进中学初期,他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只能被称作是会写会画的普通教师。从教后,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一心钻研写字画画,很快便在专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工作,他还不时向国内各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地各种刊物的比赛活动,被采用的和得奖的作品也逐渐多起来,于是在业界开始小有名气。

严老师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是同行们中的老实人。从教一年后,他被英语组的一个名叫刘蔓的年轻女教师看上,两人很快谈婚论嫁,成家后两人育有一女。这样的三口之家按理说是美满幸福的家庭,他们每月可以领到不菲的工资,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由于两人的爱好和性格差异很大,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刘蔓活泼开朗,好虚荣、喜张扬,加之对金钱、衣服、化妆品等又有着特别的嗜好,在花钱上对自己实行自由主义,而对丈夫则进行严格把关。严玉良也有他的特殊爱好,即收藏玉石或玉雕产品。毕竟家里的收入有限,两人的爱好造成家庭入不敷出,于是不免会经常发生冲突。

他们结婚不到五年时间,在家里的梳妆台上、卫生间里堆满了各类化妆品、洗涤剂,大衣柜、床铺下、床头柜到处堆着女人的衣服和鞋袜。而在另一些地方,如书房、夏伙房等各个角落里都摆放着书籍、纸张、玉石和各种玉产品。

且末县是和田玉的主产地,素有“和田美玉、且末为上”的说法。所产玉石以山料为主,从色泽上可分为白玉、青玉、糖玉、青白玉、糖白玉等,而羊脂玉、籽料多出在和田地区。

一来到且末,严玉良以他艺术家的眼光,马上就喜欢上了玉,只要手里有闲钱,他都会用来收藏玉石。在他的收藏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和田玉,也有俄罗斯玉、巴基斯坦玉;有碧玉、翠玉,也有蓝田玉、青海玉、岫岩玉;有部分玛瑙、奇石,也有少量宝石、水晶。

本来,一开始刘蔓每月还给丈夫一些零花钱,但为了防止他乱买石头,后来就将他的工资全部拿走,一点儿也不给他留。严玉良只好用自己得来的“外快”购买玉石,如微薄的稿费和他为其他单位写字、出板报的收入等,但后来,既是这些“外快”,只要被刘蔓发现,也会被没收走。所以,他们两口子在花钱上经常大吵大闹,曾几次互相威胁要离婚。

刘蔓称丈夫收藏玉石是“钻牛角尖”、“死犟”,而其他了解他的人都称他为“玉痴”。

这一年,县上要组团参加“乌鲁木齐国际贸易洽谈会”,严玉良因他的艺术特长而被政府抽调作为工作人员,需要前往首府参加展位的布展工作。当时,学校正好给严玉良一家分配一院新房子,为给新房购买全套的新家具,刘蔓给了丈夫三千元钱,让他从乌鲁木齐或库尔勒购买一套新家具回来,并千叮嘱万叮咛,让他绝对不能把钱花到其他地方。

“这是我们买家具的钱,你可不能乱花,要不我们的新房子一直空荡荡的,来了人多难看!再说啦,我们自己住进去也不舒服,记住了吧?一定要买,哦!”严玉良临出门时,妻子再三向他嘱咐。

“记住啦,你都说几遍了!”他说。

“就对你交代一百遍我都不放心,你那人我还不了解,见到石头连命都不要的人。这次你可千万要听话,否则回来以后我和你没有完!”

“哎呀,你这人咋这么啰嗦,我绝对不乱花,得了吧!”

严玉良和其他几个工作人员先期来到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开始忙碌地布置展位。经过五天紧张的劳动,且末县参展的摊位终于布置一新,并独具特色,在大会开幕前,展位上的所有工作准备就绪。

支撑且末展位的产品主要是玉石和各种玉雕工艺品,而前来洽谈业务的自然大多是做玉生意的商人,也有为数不少的小商小贩。大会开幕的第二天,有两个维吾尔小伙子来到且末展位,听口音像是和田人。他们每人手里都提着两塑料袋玉石,向玉石老板兜售,严玉良便和展位上的几个玉石加工厂厂长一起,打开塑料袋看起了里面的玉石。他们发现,每个袋子里约有二三百个籽料,大小如鹅卵石,有纯白的,也有糖白的;有撒金皮的,也有黑皮的,个个看上去质地细腻,色泽光量,都是真正的和田籽料。几个厂长也认为是不错的玉石,但在问过价格后,谁都没有买。两个小伙子声称零买每个二十到五十元,通货拿的话每袋五千元。严玉良原本就是识货的人,他仔细翻看了一遍,认为都是好料,心中十分喜欢,只恨自己拿不出太多的钱。

见没有人买,两个小伙子离开且末展位,到和田等其他展位兜售去了。可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转回到这个展位上来了,称愿意便宜出售。于是,一个厂长以两千元的价格买下了其中的一袋。收好钱,两人又离开且末展位,可过了不大一会儿,他们又回来了。两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