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心灵疯暴> 2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1(3 / 4)

通风组件

通风组件采用管道式结构,通风气体从软管经风量分配盘进入服装,风量按比例送至头部和四肢末端,经周身各处后,汇流到腹部,最后由压力调节器流出服装。

在飞船座舱压力应急时,提供通风供氧组件对头盔内供氧气,用以保障航天员呼吸用氧和压力服内头、颈部通风散热、清除或稀释呼出气体排出的水分及co2。当飞船座舱压力正常情况下。航天员穿着压力服待命时。全身通入座舱空气。用以供氧、清除co2和水分以及通风散热。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号是♂,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亮度可达-2.9,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阳暗,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比木星暗。

2013年12月公布的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已干涸远古湖泊,或有生命出现证据。火星半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表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还要小很多。 以半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半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10分之4。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开尔文,温度单位,即从绝对零度-273.15c开始的摄氏度)(-55c,-67f),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c,-207f)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c,80f)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非常干燥,温度低,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5c,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遗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奥林匹斯山脉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c的温度。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