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兴冲冲地来到车站,可是车站发往桃林县县城的最后一班车已经在十分钟之前出发了。
怎么办?他们决定在车站过夜。
一天折腾,饿死了!于是,古继伟说:“书记,我们先去吃些东西。”
洪玲才:“我怕吃了东西,明天乘车的钱又不够了。”
古继伟:“不够我再去弄!”
洪玲才十分感动。
这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卖夜市的商贩聚集在车站的四周。有些摊位已经冒出了浓浓的高汤和煎炒食品的香气。
洪玲才和古继伟来到一个卖米粉的摊位。摊主热情地叫他们坐下。店主小姑娘也很漂亮,那音容笑貌有些像祝绣菊。还有一个男的,比小姑娘稍微大一点,小姑娘称他为哥哥。
他们热情待客,手脚麻利,就是有点不好:一碗米粉的价钱要比祝绣菊和林玉风卖的米粉多五毛钱!竟然多五毛钱!古继伟想到那个笑里藏刀半夜学鸡叫骗长工提前起床的的周扒皮!
米粉上来了,他们发现粉量还比祝绣菊和林玉风的少!当然,里面也有几根空心菜。
洪玲才:“老板,米粉怎么这么少?”
小姑娘:“城市的人吃粉是多吃菜,少吃粉的!下次,如果你想多要粉少要菜,你告诉我们。”
哦,原来如比[此][桃林县人经常这样调侃白字先生。]!
洪玲才突然发现,前面还有很多米粥的配菜,黄豆、酸笋、菜梗、萝卜、茄子、黄瓜……
洪玲才想说什么又不说,于是古继伟帮他说,也帮自己说:“小阿妹,这些菜可以吃吗?”
小姑娘:“可以!”
于是,他们就动手把各种菜盛到碗中。他们开始吃粉了。他们发现尽管米粉味道不错,比桃林县的国营饭店的米粉要好万倍,但是和林祝两家的米粉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他们的米粉堪称“口口香”,一碗米粉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是那样的美味,不像几十年后的化工调料米粉,从第三口开始舌头就如石头,没有任何知觉了。
小伙子对古继伟说:“这位大哥,听口音你们是桃林县的人?”
洪玲才:“他是我们桃林县的第一才子!”
小伙子:“哦!是安波还是梁福耀?我最喜欢这两个人的小说了!”
古继伟:“我不是安波也不是梁福耀!”
洪玲才:“他十七岁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还是头版头条。”
小伙子和小姑娘都不约而同地看了他一眼,不说话了。
古继伟感到有点灰溜溜,但是,他又认为对方是对他心存敬畏,不敢说话了。他想到了毛主席的那首作于一九一零年的《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吃完之后,他们来到车站找到一个阴暗角落,闭目养神。
这时,角落那里站起来了一个人。古继伟好像认识他:“喂,你是……”
那人笑笑,一声不响地走了。
古继伟坐下,在努力回忆,这个人是谁呢?而洪玲才却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偶然之间,古继伟的的手碰了一下口袋,吃惊地发现口袋里面的钱一分都不见了!
这时,古继伟才醒悟过来了:“我的钱呢?”
他任何时候都没有现在那样渴望得到钱!他终于知道了那人就是王化辉!竟然当起小偷,偷到部长的身上来了,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还顺便拔了一根阎王的胡子!
但是,他不敢告诉洪玲才这个不幸的消息。
这时,他才想到如果能找到一部电话打回桃林县就好了!但是,当时不像多年后的那个世界,手机廉价得像手纸,打个电话比说一句癫话要简单!
但是,古继伟还得努力,于是,他对洪玲才说:“洪书记,我去一下。”
古继伟来到车站调度室,问这里是否有电话,答曰:“没有,但是办公室有。”
于是古继伟亮出底牌:“我是桃林县的宣传部长古继伟,请帮我到办公室打一个电话,叫他们派一辆车来。”
答曰:“对不起,这电话只能打市区电话。”
看来,古继伟还得去讨钱!
他走出车站,看着大街上的熙熙攘攘的人流,突然想起那天晚上那个稚嫩的童声: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
几家飘零在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