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侠修真>魏野仙踪> 第642章 .风雷笔削旧山川(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2章 .风雷笔削旧山川(二)(2 / 2)

免有想不明白的。

若换了前明,这样攸关“圣教道统”的生死攸关之事,少不得有一群群的秀才抬着至圣先师牌位去叩衙请命的。

前明党争,加上秀才们组织会社,搞出复社这样号称“东林后学”、能量极大的在野势力,秀才公都变成了破靴党,很是嚣张得意过一时。

但是清军入关,一切以明亡之事为鉴,“读书士子议论政事”这一条就被顺治到乾隆总结为最为要紧防范的对象。文字狱里,对这些敢于议论朝政的秀才童生也一向杀得最狠——谁管你议论什么,是不是自带干粮的保皇党,一颗红心向着老佛爷、万岁爷、大清国的皇上呢……

这等肃杀风气,至今少有残余,大家也就是自己议论几句,没多少人真的敢组起大队人马,去张贴揭帖、顶香请愿。

但是新朝开了科举,却将前清的功名一概不认,不管你是秀才、监生还是举人,功名一概不算数。若想要继续读书做官,那没说的,收拾起吃饭家伙,还有当年准备的夹层砚台、微雕笔杆,重新出来考一场呗。

当然,这个时候,也不会考八股了,倒叫大家从何处把小抄预备起来?

所以有心人的目光,不是对准天津,就是对准广州。

而很快的,一篇布告就在广州府里张贴出来。

和旁的布告只针对小民、行文朴实平易不同,这篇布告就直接对上了读书人: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使旧法必为新法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

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吾曰:有大害,其害曰:锢智慧。

垂髫童子,目未知菽粟之分,其入学也,必先课之以《学》《庸》《语》《孟》,开宗明义,明德新民,讲之既不能通,诵之乃徒强记。如是数年之后,行将执简操觚,学为经义,先生教之以擒挽之死法,弟子资之于剽窃以成章。一文之成,自问不知何语。迨夫观风使至,群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如是而博一衿矣,则其荣可以夸乡里;又如是而领乡荐矣,则其效可以觊民社。至于成贡士,入词林,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以为通天地人之谓儒。经朝廷之宾兴,蒙皇上之亲策,是朝廷固命我为儒也。千万旅进,人皆铩羽,我独成龙,是冥冥中之鬼神,又许我为儒也。夫朝廷鬼神皆以我为儒,是吾真为儒,且真为通天地人之儒。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难哉!做秀才时无不能做之题,做宰相时自无不能做之事,此亦其所素习者然也。谬妄糊涂,其曷足怪?

……

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破坏人才,国随贫弱。此之不除,徒补苴罅漏,张皇幽渺,无益也。何则?无人才,则之数事者,虽举亦废故也。舐糠及米,终致危亡而已。”

这篇文章煌煌数千言,痛骂八股,而落款只得两字:严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