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4,已经被打懵了的爵士球员灰心丧气的瘫倒在板凳席前。
盐湖城的球迷议论纷纷,VIP包厢里,犹他爵士的高层们正在激烈的争论着…
“也许我的时代,终究要结束了…”他望向球馆,曾经爱徒们退役的球衣还历历在目,只是那辉煌终究是一去不复返…
这些年,他给高原主场奠定了人气基础,他的球队尽管谈不上华丽,但他们饿狼式挡拆却已经载入历史,他和马龙斯托克顿续写了一篇传奇,充满忧伤,但毕竟那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业绩。
他用自己的理念给球队注入了风骨,让一支球队成为一只军队,执行力成为标签,坚毅成为性格。让球队成为NBA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要说他谁给过谁谁谁责罚,不要说没有拿到总冠军了,他干了自己能干的,这已经很应该让自己满意了。
只不过23年如一日的在高压下生活简直是对一个人身心的摧残,如果再出现与主要共事者之间出现隔阂甚至分歧,疲惫总是自然的。
斯隆已经倦了,他稍微瞥了一眼板凳席的末尾,那个有些若无其事的小胖,对方喝着佳得乐,开始把玩着手指…
还是个孩子啊…
德隆…
他从进入联盟开始就在改写着自己,也让爵士进入马龙后另一个时代,他开启了很多,但遇到的变化更多。
这是一个“忠”字被贱卖的时代了。那些坚守球队的举行有时会被看做迂腐,因为集合的力量可以拿到总冠军。
从BIG3到BIG3,德隆和很多人一样需要一个舞台。打不败对手就和他做队友,这居然成了一个道理吗?
在NBA的今天,这似乎就是道理。
那些渴望如此的人一个个都走了。
据说都不是自己愿意的…
是时候结束一切了…没错…
…
1964年的夜晚,当张大帅再一次霸王步突破内线时,整场比赛被撞得人仰马翻的芝加哥的球员,下意识的为了保护自己选择无可奈何的漠视。
很多球迷选择捂眼来抗议威尔特-张伯伦这种肆无忌惮的肆虐篮筐。
空旷的内线,只剩下一个稚嫩的白人绷着脸,拍马杀到,在全场惊讶球迷惊讶的眼神下,以一招相扑式突击,毫无畏惧的将张大帅一把从空中给扑倒在地…
“我不怕你!”
当那个略显单薄的精悍白人小伙领到个人第六次犯规下场时,他忿忿的眼神似乎瞥向那些拿着球队大多数钱却不干事的家伙。
只不过全场自发起立的球迷却丝毫不吝啬他们的掌声,而这位叫做杰里-斯隆的小伙,也凭着这次抱摔的映像分,再之后漫长的球员岁月里,连续4年进入NBA最佳防守一队。
“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讨回来的!”他倔强地盯着张伯伦的背影说道。
古人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1967年11月25日。在费城76人的主场,那个曾经在大帅面前6犯下场的白人小伙,以22分,16篮板,13助攻的三双搅黄了大帅迈向15连胜的步伐。
当张大帅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在之后的比赛中,他很快也同样犯满毕业…
“SHit!”大帅狠狠的把助理递过来得毛巾砸在地上。
幽幽的望着大帅离场,杰里-斯隆朝着他的背影“倔强”地吐了口恶水:“这回扯平了…”
…
82年,常规赛最后一场。
当欣喜若狂为自己几十年以来首次赢得常规赛第一,晋升季后赛而兴奋不已的凯尔特人争先庆贺之时,他们的对手,主场作战的芝加哥人却一片狼藉。
那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中年男子,无语盯着战术板瞄了半天,最终等来的是一份解约的通知…
说好听点叫解约,不好听叫——辞退。
“哇靠!”40岁的杰里-斯隆一脸无奈。
…
86年,犹他——三角洲中心教练面试大厅…
“篮球战术中最简单却最实用的一种,其关键也就是“挡”和“拆”。一般是由大个内线球员和一名外线后卫球员完成。”杰里-斯隆对着台上一些年过花甲的老头耐心倾听他最后的总结报告时,显得异常冷静:“大个球员当然得具备内线进攻的能力,但也得有一手外线投篮的工夫。而后卫除了能在外线投篮之外,还需擅于突破。”
“挡拆之后往往会出现大个球员在篮下轻松得分或在中距离空位投篮的镜头。而一名出色的后卫,则可以选择是将球传出还是由自己攻,这就得针对防守变化了──‘挡’后如果没人补防,后卫则可以直接投篮或突破上篮…这些就是我即将为你们带来的改变和…胜利!”
现场掌声雷动,所有面试官微笑着站了起来,一一和这位青涩的准教练握手。
“祝贺你!杰里…我们要你了!”
等着吧!还来不及喜悦,杰里-斯隆的脸上又泛起“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