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钱不算),不需要场地(霸占傻包子的书桌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时间(小学生的功课对苗苗来说很简单),而且回报却不少的行业。
当然前提是,你有这个能力!
苗苗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最开始,她把目光投向了当地的一家儿童读物。这是教育局办的一刊周报,报名就叫做《小学生学语文》,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档怎样的读物了。
选中这份读物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教育局办理的,不属于那些个在父母老师眼里乱七八糟的读物(谁敢这么说,教育局局长挠死你)。另一方面却是……
它的档次真的很低。
在苗苗看来,只要是语句通顺,没有语病,都能登报。当然喽,档次低的读物稿费自然也不会高。不过最开始,苗苗也不指望自己能够一夜暴富。凡事都要慢慢来嘛,一口是吃不成大胖子的。
在连续十来篇小作文刊登到《小学生学语文》以后,班主任老师来找苗苗谈话了。
不要误会,只是单纯的淡话,绝对不是教训,你们要相信教育局局长的实力。
班主任老师兼职语文老师把苗苗叫到了办公室里,先是狠狠地夸奖了苗苗一番,再是狠狠地夸奖了自己一番,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个中午,苗苗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名师出高徒……
满脸纠结地离开了办公室,苗苗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唉,她怎么就忘了呢,这是一份教育局办的读物,所有的小学都必须订阅。而且,为了不影响老姑家的日常生活作息,苗苗都是把寄信地址写成学校的。这么一来,班主任老师不知道才怪了!
不过这事也不是没有好处,毕竟现在她总算是过了明处的,以后要写什么东西,只会更方便。只是苗苗不可能只往这份读物上投稿,不是瞧不起这份读物,实在是稿费太低了。
300字到500字的小作文,每篇就给5块钱。好吧,对于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来说,钱真心不是重点,能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刊登在报纸上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哪怕是不给稿费,也多得是人投稿。
只是,苗苗不属于那大部分人之一。
果断地,在试笔了几次以后,她把目光瞄准了杂志社。这也是当地的一家杂志社,刊物名为《少年文学》,虽然名称仍然土气,不过质量却是《小学生学语文》所无法比拟的。
人家是杂志社,每月一本杂志,小小一本杂志上至少要刊登四五十篇的作文。不过大部分都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写的,因为这份读物本身就不是面对小学生的。
这对于苗苗来说,正好!
只是这年头根本就没有笔名一说,苗苗只能真身上阵,稿子跟不用动脑子似的唰唰地出来,平均一天写两篇,每篇一千字左右。唉,这就是没有电脑的痛苦啊,搁在前世,她的时速是每小时三千字啊!
等到了老爸老妈弄好那边的事情赶到市区的时候,苗苗已经攒了不少的稿费,连带得到厚厚一沓的免费报纸和杂志。
“你找我?”这天快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又把苗苗召唤了过去,只是办公室里却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等着苗苗。
“郁苗苗小朋友,你好,我叫李悦欢,是《少年文学》的实习编辑。”
虽然只是实习编辑,但人家也是编辑啊!
苗苗很是自愿被勾搭上了,那啥,这可是人家编辑主动勾搭她呢!就冲这一点儿,咱也得好好回报她!
于是乎,苗苗从每天两篇小作文变成了每天三篇。再到后来,又开始写起了小长篇。
什么是小长篇?那还不简单,就是欢欢编辑认为的长篇,但是苗苗认为的短篇。“我们也搬去市区吧!”
听了这话,苗苗的嘴巴瞬间变成了O型,半天也合不拢。这这这……难道说,她家老爸也穿了?或者说,脑子抽风了?又或者说,她自己疯了?
“你疯了?”让苗苗大松一口气的是,自家老妈还算是正常的,至少母女俩的想法是一致的:“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搬到市区去?”
被母女俩鄙视的郁家老爸,很是无奈地开口解释:“其实,我有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你从去年起就没去过单位里,自然不知道现在单位里有多混乱。”
“什么混乱?”
“效益越来越差,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听说明年镇子上又会有一家百货公司,这么一来,我们那个单位……”皱了皱眉头,老爸突然觉得,当年把自家老婆的工作卖了换钱是多么得有眼光啊!
“我们是国有企业!”老妈话一说出口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已经不是那个所谓的国有企业的一份子了,顿时就有些意兴阑珊:“算了,不管是不是国有企业,反正你又没有犯错误,领导还能把你开除了吗?”
苗苗默默地低头嚼米饭,其实她真的很想说,你家领导管不了这事,因为连他都要跟着下岗了。努力回忆着,当年老爸老妈下岗了以后分到了多少钱?额,一万还是两万?
“我是这么想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