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谚语:“旗在人在,旗倒兵败”。赤兵把中原兵赶进水里时,眼见土垲上紫色的中原旌旗,便上前拔倒,换上一面蓝绿两色三角型的旗帜插上去。
这时,就见江面上飞云卷起,水花成串,许多战艟并排飞速而来,艟头齐刷刷地一排箭簇上机弦,弓弩已拉满,艟艉一人按机弦,前面便是箭簇发射时。射箭架都是紫竹制作。每一个架上插着一面紫色旃旆,每个旃旆上都印有琳琅二字。不用问,这队艨艟便是琳琅的分肢队伍,一看便明白了,船上带队的人不是别人,定是聪明智慧时而失聪的亮牌大侠五皇子安祚。
前面派渔夫送箭的是五皇子安祚安排的。这个皇子从小就把琳琅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地看待,他深知琳琅对朝廷的功绩有多大,感恩加尊重,因此,琳琅出兵,他誓死要求跟随。他知道,丞相一出兵,必定是着手重点处,奔皇城四面歼敌。皇城东面的是十太子,他的兵马最少,手里只有一千人,面对赤兵的数以万计,琳琅怎能放心得下他呢。
五皇子行军途中打退几次赤的小喽啰兵队,他一路尾随,见琳琅被困泽国蒹葭芦苇中,他预料赤必会逼迫他抄近路,于是,他就调兵遣将,去江面找渔夫,老乡家里找来机炫竹架,急忙装载上船。
关于这些战艟,以前是朝廷军事上备战用的,近些年国泰民安,军队分散,战备武器大多都流落民间。关于战船上的弓弩箭簇架子,这是五皇子号召民间所备战需制造的。三年战乱,他早就有准备,把研制的战船器具分散隐藏在江水之处的竹林岸边苇荡中,没想到,今天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至于那些箭,是才女派人早有预见性地送来的。现在,皇城们已经大开,大皇子,二皇子和丞相的儿子月照明眸,还有安澜的左护卫不空不色、笑傲沧海大将军等将领带兵马破阵正破得激烈、,出神入化的境界使赤兵顾暇不及,以至于城门大开冲出一对兵马驮着大批弓弩箭簇,都没有顾得抵挡。
再说江南岸,只听芦苇中战鼓震响,芦苇隐藏的箭簇兵一齐站起来,不顾生死安危正要射箭时,就见对方赤兵阵营落箭纷纷如雨,那些身着蓝色战服的赤兵手捂前胸,全部前仰后合地倒了下去。
再看江面,艨艟机弦上的箭簇为空。赤将见中原里又有援助部队,便急忙调整兵营,兵分几路:一路对江岸芦苇丛;一路对湿地通衢上的琳琅兵马;一路对江面上的艨艟援兵。
江面上,射箭的是农夫和渔夫,船对岸一字儿排开后,五皇子挥动一下手里拿着的小旂旗,这是事先约好的暗号,旂旗一挥动,箭簇就射完。射完那些箭簇,他们摇棹划楫就回去了。自古打仗,是两家兵马对峙,老百姓只能协助,支援、观望而已,兵马厮杀中没他们的什么事。
五皇子的兵马,早就绕道追随其后而来,在暂时任命的一个副统带领下,围剿而来。双方对战中,赤兵还是强盛,五皇子的兵马也不气馁,一时还很难分出谁胜谁败,谁输谁赢。再看江岸上,赤兵的大旗瞬间被拔掉,换上了象征五皇子兵营特色的黄色大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