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神农劫> 第75章 :朱钰之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朱钰之仇(1 / 2)

罗暂点了点头,面无表情道:“站起来。你们朱家的事儿,回去再说。”

朱钰偷偷地瞄着罗暂脸,心中甚是恐惧。因为以前在他眼中的罗暂,要么对他微笑,要么对他故意怒骂,从没见过这般毫无表情的。

罗暂又朗声道:“依我看,明天一早,太阳出来时,大伙继续到这儿来!”

“这……”两边的人心中疑惑:各自的老大都松口说不打了,难不成还要继续?

“只不过,”只听罗暂继续道:“明天过来,只准带茶水,不准带家伙。谁带家伙,我先揍谁!”

罗暂等人随着义亭村人回到了村子。

一间陈旧的平房中,罗暂、戚继光、李华梅、何再铸、朱钰、常贵都在,还有便是这间平房的主人——义亭村的村长。严格的说,他并不是村长,而是村中第一大族——朱氏家族的族长,姓朱,名琰。

此村大多数人家都姓朱,据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定渊源。相传一次朱元璋被元兵打得大败,逃到此处,幸亏一个亭长相救,才躲过一劫。

当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后,想到了报恩。于是要将那亭长封作大官。那亭长极其聪明,深知朱元璋生性多疑,没有一个功臣能得善终的。于是说自己不会当官,希望能赐自己一个姓朱。

朱元璋听到亭长不愿做官,心中不喜,又一听那亭长另有所求,立刻转怒为喜,赐他姓朱,并授宝刀一柄。而这个村,也就更名为“义亭村”了。

“朱钰,你瞒了我什么?我看,你的家人,并不是死在倭寇之手,而是被李塘村的人害死的。对是不对?”罗暂的眼中射出一道精光。

朱钰“扑通”跪在地上,一双虎目早已噙满泪水,脸上流露出来的表情,不知是悲伤,还是悔恨。

“朱钰,说一说你家和李老头家的深仇大恨吧。”罗暂已经达到“一命断丝”境界,他发现功力虽不见得有多大长进,但有一个令其惊喜欲狂的好处:

第一层境界之后,他发现自己忽然心如明镜,任何疑惑事情,只要能抓住任何蛛丝马迹,便可推断出事情的大概。比如,罗暂在百草尖的山脚下几次听到义亭村的人几次叫朱钰快走,最后又听到那老族长朱琰的言语,一下就判断出朱钰与义亭村关系匪浅,再略一思索,联系朱钰的一系列反常举止,就大胆预测了这一结果。

朱钰道:“不错,我全家人都被李塘村的骆云贺害死了!”

“骆云贺?是谁?”罗暂一听,又奇怪了:即是李塘村,自然是以李姓为主。一个外姓,又岂能掀起如此风浪?

朱钰道:“骆云贺就是李塘村那骆家祠堂的族长。”

罗暂道:“难不成李塘村姓贺的势力倒大?”

“罗……嗯,罗少侠,”那朱家门里的老族长朱琰听了,解释道,“那村虽叫李塘村,但村里李姓和骆姓各据一半。听老一辈说,李唐以前,此村有十来户人家,都姓骆,一次,太宗皇帝曾来那村避难,但无法渡过义乌江,正好这塘中有一条成仙的大鲤鱼,将唐太宗驮过对岸。此村也从此叫李塘村了,后来那村人家也都改成当时国姓,姓李了。不料,几十年后,天下姓‘武’了!那村人不敢再姓李,便又恢复了“骆”姓,有的却不敢改姓,因为后来正好义乌出了个骆宾王,他们怕改回骆姓,会受到牵连。但“李塘村”这个村名,却沿留至今。”

朱琰顿了一顿,继续道:“那武则天倒是没有追究下来。想想也是,她又怎么在乎山林的草民呢?但从此,李塘村骆、李两家却开始了在村中的争权夺势,成了水火不容的冤家对头。但我们义乌人这一点还都算可以,就是碰到外边的人来闹事时,大伙儿先把家事搁一边,一致对外。等事情摆平了,再来清理内部的事。”

罗暂等人不由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要不然怎么能发生那场旷古烁今的三万人斗殴事件?罗暂又目视朱钰,叫他继续说下去。

朱钰道:“师父,有一点我没骗你,自我爷爷起,我们家就在县城南边开铁匠铺。我们的祖传手艺号称义乌三绝之一。”

“噢?不知道你们义乌县有哪三绝?”何再铸打断道。

朱钰撇了撇嘴,道:“金家的拳脚,朱家的铁刀,王家的草药。”

罗暂也皱了皱眉头,心里也怪这何头陀打断话语,道:“嗯,继续说下去。”

朱钰继续道:“我爷爷去逝后,这手艺就传到了我爹那里。我们打的铁器,小到农具,大到刀剑,都是又牢靠又锋利,渐渐名气大了。半年前,李塘村李员外来我们铺上,要求打造三十把柳叶长刀,为的是看家护院。隔几日,骆家的大儿子,也就是骆伯铭这个狗贼也来我们铺中,他一眼先看中了我们家的镇宅宝刀,就是那把据说是朱元璋所赐的刀。他让我爹开个价,我爹当然一口回绝了。

“那狗贼骆伯铭虽感到不快活,但也无可奈何,又订了五十把金背大环刀,说是倭寇来了,发给村民自卫,最好能在十天之内赶造完。我爹说肯定来不及,因为李员外的三十把刀还没打造好呢!骆伯铭这下就找到生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