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六朝云龙吟前传> 第三章 贩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贩粮(3 / 6)

信中程宗扬确实是算了笔账,但不是给他,而是给宋国算了笔账。滕甫之所以挪用军费购买粮食,只因前线已然断粮,与其运送二百万银铢的军费,不如换成粮食,以解前线燃眉之急。如果按照正常程序,与临安的案牍往来至少要一月之久,文书送到,早已时过境迁。况且不论是否挪用军费,单以成本计算,从筠州本地购粮,肯定能节省大笔开支。

程宗扬在信中便是从成本入手,按照宋国一般的军粮转运,各地派遣民夫往筠州运送粮食,每运送一石粮到筠州,路上的耗费几乎在十倍以上。如今宋国各地均粮价腾贵,即使能买到六百铜铢一石的粮食,运到筠州的实际成本也远远超出一贯。如今筠州用九百铜铢的价格购买三十万石粮食,再没有其他支出,算下来成本只有各地调运的数分之一。

滕甫在札子中列出各地粮价,以及由官方组织民夫运到筠州的实际成本,包括途中耗费,徵用民夫所误工时,一笔一笔分列清楚。事後滕甫因为挪用军饷被有司论罪,宋主也因为这封札子特旨下诏不问。後来这封札子被收入《六朝名臣奏议》一书,被人评论为:以宰执之才行商贾之术,事不足道,仁心可嘉。

…………………………………………………………………………………

程宗扬的身份只是昭南与筠州方面的引见人,昭南的使者与滕知州见上面,就没自己什么事了。紧接著,他去见了云氏在筠州的暗桩孙益轩,商量已定,这才与秦会之一道赶往王团练位於城南的大宅。

程宗扬亲自登门,王家的下人照样爱理不理,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出来一名管家,阴阳怪气地说道:老爷不在。太太说了,程商人是自己来的,就不用拜见了。一名贱婢,在我们王家眼里猪狗一样!却有人当了宝。一个不识时务的外乡人,小心後悔晚矣!

程宗扬早知道有这一出,心平气和地听他骂完,然後递上一张折好的信笺,微笑道:劳烦管家递给王团练,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管家不屑一顾地接过来,打开一看,胡须顿时抖了几下,然後飞快地跑进後宅。

程宗扬好整以暇地喝著白开水,不多时,那管家又奔出来,老爷有请!

王团练穿著一身绛紫色的祥云茧袍,他屈指弹了弹那张信笺,五千石?

正是。

王团练冷哼一声,程公子好生豪富。按现在的价格,五千石粮食合三千多金铢,无论如何也不算一笔小数目。

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个朋友多条路。程宗扬一脸阿谀地赔笑道:还请王团练笑纳。

王团练对这个外路商人愈发鄙夷,冷哼一声收起信笺,心里暗道:敬酒不吃吃罚酒!让你倾家荡产滚出筠州,才见我的手段!

他不知道,对面的外乡商人也转著一模一样的心思:善恶到头终有报,让你身败名裂,满门尽灭才见我的手段!

程宗扬本来不想和这个地头蛇多作纠缠,但荆溪村寨的惨剧,让他下定了决心。一个小小的团练也敢盘踞筠州作恶多端,撞上我算你恶贯满盈,既为荆溪的朋友雪恨,也为筠州人除此一害。

…………………………………………………………………………………

次日一场大雪覆盖了筠州。担心突降大雪酿成灾祸,天不亮,滕甫便出门察看雪情。

浮凌江畔的粥棚人头涌动,大批民夫聚在此处,都盼著大冷天能喝上一口热粥。粥棚如期开门,成包的粮食被倾倒出来,用石臼舂好。粥棚前,数十口大锅一字排开,待热水烧滚,舂好的粮食倾入其中,在沸水中滚动著,不多时便飘出粥香。

滕甫并没有像往日一样在粥棚前驻足良久,今天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浮凌江上,其他书友正在看:。

江面上铺满筏子,每一条筏子都有一名昭南人在操篙而行,筠州急需的粮食就堆在筏子上,正源源不断地驶到江畔。岸上,数十名来自筠州衙门的官吏正在点验粮食,由於常平仓被焚,库房来不及重建,只能在常平仓清理过的废墟上搭起棚子堆放粮食。

那些官吏前後奔忙,指挥充作仓丁的乡兵搬运。由於粮食太多,从清晨到现在,众人都累得人仰马翻。

一名吏员抹著汗道:这些昭南蛮子!连蒲包都不知道用,还得一船一船称量。

哪里还用称量?旁边的吏员悄声道:一筏三百石,用三百条蒲包正好装完,我经手过了十余船,半点不错!

昭南人哪儿来的这么多粮食?三十万石,好家伙!上等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两三石,足足十几万亩的收成。

昭南的土地一年三熟,有粮食不奇怪。这几日前线催粮都催疯了,不光咱们筠州,周边州县粮价都一个劲儿猛涨。

浮凌江下游什么时候能通航了?这么多筏子,怎么过来的?

忽然有人叫道:来了!来了!

一众官吏望著远处丛林中走出的庞然巨兽,一个个都张大嘴巴,一名书吏更是险些把笔杆拧断。

数十头庞大的长毛象出现在视野中,它们粗蟒般的长鼻卷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