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举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印度兵将与唐军一触便溃,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再讲个故事给你听,要听吗?在我们的极西之地欧洲,即亚力山大?阿不杜拉?卡巴斯基的故乡。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当时,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镜头:西班牙人带了许多用牛拉着的载着木头的车辆,而他们则手持武器跟在后面。当哈密尔卡的军队看见这种情况时,个个大笑不已,好像井径之战赵军嘲笑韩信的背水阵一样,而不知道死亡已经向他们走近。很快两军短兵相接,西班牙人纵火焚车,赶着牛向哈密尔卡的军队进攻。逃奔的牛带着火四处奔跑,顿时冲乱了哈密尔卡的部队的阵列,全军崩溃。西班牙人乘势追杀,杀死了很多阿非利加人,统帅哈密尔卡也死于乱军之中。
好,接下来我再讲个这个战死的统帅哈密尔卡的儿子、西方的战略之父汉尼拔的故事。就讲个与我们的火牛阵有关的汉尼拔火牛胜费边的故事吧: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承其父兄之志,率领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揭开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序幕。汉尼拔不愧为战术上的天才,接连数次击败罗马的大军,使罗马人不得不考虑一种新的策略来对付这个可怕的对手。这个时候老成持重的费边展开了不与汉尼拔进行会战,而只是紧紧跟随汉尼拔,
不断吃掉汉尼拔的小股劫掠粮草的部队,通过持久的消耗本国国力来消耗对手有限的军队的战略。我们所感兴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费边不断的紧紧跟随汉尼拔,终于等到了一次有利的战机,汉尼拔通过一条隘道进入了坎帕尼亚谷地进行劫掠,而他似乎并不知道这是那个谷地唯一的出口,当汉尼拔要离开坎帕尼亚谷地时,费边早已在隘道布置了重兵,并把自己的另一部分军队布置在附近的山顶。为了安全离开谷地,夜幕降临后,汉尼拔命令一部分轻装部队赶着2000头角上绑着干柴的牛先行,等到了约定时间,轻装士兵点燃干柴捆并开始把这些牲口赶上隘口附近的陡坡。这些陡坡直上另一个山峰,与费边的山顶营地遥遥相望。这个时候,但见无数移动的火光在往山峰上直奔,那些守卫隘道的士兵以为汉尼拔绕过隘道逃跑,于是放弃了隘道而去阻截火光群,结果被汉尼拔的轻装部队击败;而对面费边尽管知道汉尼拔在耍诡计,但是并不明白汉尼拔要做什么,老成持重的他于是命令坚守不动,于是汉尼拔的大军得以经过隘道安全退出。汉尼拔使用火牛并非作为攻击力量,而是作为疑兵,实在高明。这些故事能有些什么启发吗?……
王木木甚至问到,万一我们的哪一支军队,或哪一部分军事力量,突然被敌人反间、策反、迷失,比如说,某一飞艇投敌了,某艘大船反水了,我们怎么办?预案,预案,是预先的方案。一个预案初稿出炉后,可交相关执行人员评述,群策群力,鸡蛋里挑骨头,完美方案,精益求精。在这个方案共建的过程中,执行人员也自然而然的知道了自已在这方案中的位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小心什么。且,即使方案失败,也不会惊慌失措,知道还有下一个方案,而下一个方案中自己的位置又在哪儿……
这时,山谷中传来了低沉的轰隆隆声,有点像万马奔腾,但那声音比马蹄叩击的地面声更有力、更狂暴、更杂乱。
李衮带队的投掷军,刷的一声,一勒马,一并排挡在了娘子军的前面。
这支投掷军现在基本上全由辽俘子弟组成,辽人当兵有一种自觉,在前面的人就是准备跟对方对冲搏命的,准备赴死的。这次离岛行动,作为投掷军中选出的精锐,每人都知道这是辽人第一次在替汉人打仗,一路上甚是团结、紧张、严肃,就是没有活泼。
宿营时,有些洁癖的扈三娘向来是要求娘子军中的小姑娘们日日漱洗的,这些养成好习惯的娘子军把投掷军的二十岁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