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个礼,掀开了红绸。一众观众一下子吸了口冷气,特别是那些生前认识赵浅予的人,都张大了嘴,合不拢了。现在展现在观众眼前的竟是蜀国公主赵浅予,但这是南海观音打扮的蜀国公主,她左手托着净瓶,她右手拿着杨柳枝。众人看清了,这是个模型,但,活灵活现,那脸、那五官、那身形、那气质,与真实的赵浅予一模一样,毫发不爽。
皇家的人都认识蜀国公主,也都知道去年重九后没几日赵浅予就病逝了。现在,那个菩萨、那个赵浅予就在眼前,“三界无有别,唯是一心作”,所以,不少皇族都过来恭敬地双手合十,虔诚地礼了一礼。
这时,一个哈佛学生上来,使劲的摇动着摇把。观众们都在奇怪这个举动,不懂又不好意思问,只能屏住气看着。
未几,摇动停止,学生示了个意,表演开始了。
王木木朗声地指着那个蜡像赵浅予说道:“这个八音盒叫《宝陀观音》,这个似仙似佛又似人的蜀国公主相的观音菩萨,或者说是让我们恍然大悟了的观音菩萨相的蜀国公主,马上会演奏出一段美妙而又有哲理的乐曲,乐曲名为‘醒世咏’,请大家欣赏。”
这时,如诗如词的咏叹开始了,音乐开始时的速度级缓。逐渐长音渐强,抒发了沉思冥想的心绪,又象在轻声咏唱、在轻声诉说;在与你沟通、在与你交流;在讲述人间的无奈、在阐明应有的作为。这个“醒世咏”并非流水帐,后面的段落在前面的段落的基础上发展了,它保持了原来意境,虽然在速度与性格上与第一段没形成鲜明对比,但感情起伏较大,且不断向上推,使乐曲在曲调上委婉动听。最后音乐在激情而富于自信的情感之中圆满地结束。
当琴音乍响时,余音如袅绕在花岭幽谷,主音如清泉奔涌,叮咚声甚是清甜。这音乐如微风拂林,发出海浪般的阵阵涛响,还如禅钟悠扬,和着鹤鸣浅唱。这种声音,宛如天籁之音,是那么纯真亲切悠扬浓情壮美,磁性。
在这菩萨八音盒叮咚作响时,宇文柔奴轻声和了上去: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谗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
这时已被改任河南地方官的75岁的文彦博过来了,算是见多识广的曾经的大宋第一名相,既是被“醒世咏”的说辞感染了,又是被这神奇的八音盒吸引了。
文彦博过来时,“醒世咏”已近尾声。文彦博围着菩萨相的蜀国公主、蜀国公主相的菩萨转了几圈,对王木木说:“王大人啊,久违了。我们一回生,两回熟,重九节在这里已经同饮一桌酒了,今天又共聆仙曲佛说,有缘啊有缘。敢问王大人,刚才那个学生用弯杆摇啊摇的,干吗呀?”
王木木马上躬身拱手:“文大人有询,不敢不禀。文大人,刚才那学生转摇把,这叫上‘发条’,这‘发条’是用弹性很强的磷铜皮制作的。上‘发条’的过程就是让松驰的‘发条’紧卷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用力了,‘发条’收纳和积聚了学生赋予的能量了;而八音盒演示时,‘发条’释放能量了,转动了佛像和奏鸣乐曲。所以,在‘发条’能储能的极限下,这多摇就多演,少摇就少演,这就是有舍有得,先舍后得,诚不我欺也。”
文彦博拱手:“王大人,这,好,公平,公平。佛家有云:‘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你这八音盒不大,阐释的禅理可不小啊。”
王木木恭敬地道:“文大人過奨了,那,我們再看看下一個,好不好?下一個要向大家展示的是《水边的某某姑娘》。”
在王木木在述说的时候,又一个大造型上的红绸被移了开去。展现在众人眼前是这样一幅场景:一个姑娘坐在小河旁,姑娘酷示宇文柔奴,用玻璃制成麻花条模仿着水流,转动时,远观之,很像。
在哈佛学生辛勤地上好发条后,八音盒音乐声起。
先前蜀国公主菩萨演示时,人们出于敬畏,不敢、不好意思去研究那个长公主。现在好了,这个八音盒里没有神仙、没有皇亲、没有禁忌、无需徊避,所以都探头探脑的来寻究竟了。
人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但这美妙的音乐不是从周围任何乐器中演奏出来的,而是由这个蜡像宇文姑娘座下的盒子里发出来的。这个就奇怪了,这个盒子能发出声音?观众们围着盒子转着看,声音确实是从这个盒子内发出来的。而且不是简单的几种声音,而是完完全全的一个乐队的效果,甚至比我们一般的伴奏乐队更丰富、更饱满。不信你听,这首曲子,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婉转,时而悲伤……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听盛宴。
现在,宇文姑娘的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