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豫让和赵无恤带着中行亮的人头回到韩不信的中军大帐时,韩不信大喜过望,当即表示趁着中行寅丧子之痛时即刻出击中行寅的军队,力争一举歼灭敌军。
此时的中行寅已经知道了儿子中行亮被杀,张统领自杀的消息,他正处在悲痛之中。年近六十的中行寅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此时他犹如抽了丝一般,失神的坐在中军帐里,嘴里念念叨叨的说着:“都是我的错,我的错。”其实知道中行家族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中行寅之所以急切的想到中军将、执政,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的父亲中行吴,人称中行穆子一生为晋国从戎狄手里夺回了大片的土地和人口,就是因为没有活过当时的执政韩起,最后不得不猝死在行军途中。现在眼见着自己年事已高,在不当个执政,这一辈子可就完了,所以他一心想拿下智跞和赵鞅为自己铺路,无奈天助他,只得落个逃亡他国的命运,本来还指望着能够重返晋国为子孙后代谋个后路,可是现在连唯一的儿子也死了,他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
当韩不信带领着晋国军队出现在中行寅军队面前时,本来就处于劣势,且无心抵抗的中行寅军队很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
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黎明时分经过一夜逃窜的中行寅被困在了邯山的一座山峰上。望着远处的日出,中行寅悲痛万分,他望了望手下几名亲兵,说道:“看来今日就是我的死期了,我死后,你们几个把我的头送给韩不信,求他放你们一条生路。”
亲兵们说道:“大人,你完全没有必要去死,现在你化妆成我们的样子,绝对可以逃出包围圈,留着青山在,总有出头的一天。”
中行寅:“我现在就是逃出去还有什么意义,家业没有了、军队没有了,现在连儿子也没有了,活着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说完,中行寅就准备拔剑自刎。几名亲兵上前紧紧抓住中行寅的手,不让其自刎。
这时一名亲兵喊道:“大人你看,籍秦将军带人杀过来了,我们有救了。”
果不其然,只见中行寅手下的将军籍秦,正在带人从山下杀了上来,中行寅见状说道:“准备武器,我们冲出去。”
在籍秦一路冲杀下,中行寅带了少数兵马冲出了重重包围,狼狈不堪的逃回朝歌,他不知道在这里等待的还是一场失败,赵鞅在铁之战重创反晋联盟的进攻,严重打击了范氏二卿的反晋阴谋。
打退了中行寅的援救之后,韩不信即刻派人前往朝歌,将中行寅向南逃亡的消息禀报给了赵鞅,随后带人继续围攻邯郸,迫使赵籍等人投降。
邯郸城内的赵籍得知了中行寅救援惨败的消息,他已经做好了弃城逃跑的打算。就在这时守城的将士却发现城外的兵马竟然撤退了,赵籍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半个月后,他才知道原来晋国的执政智跞病危了,主帅赵鞅也受伤了。
此时的智跞已经是病入膏肓,他静静地躺在床上,旁边是儿子智申。
智跞用微弱的声音问智申:“你想过没有,在你之后谁可为智氏宗主?”
智申:“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想好。还请父亲大人明示哪个孩子更适合当智氏的宗主?”
智跞:“说说你对两个孩子的看法?”
智申:“两个孩子都不错,智宵稳重,智瑶果敢。实难取舍。”
智跞:“用智宵智氏很难发展但却能够保全;如用智瑶智氏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也许比现在还要强大,但也存在风险。你要慎重考虑”
智申:“是,父亲。”
智跞:“赵鞅来了没?”
智申:“还没,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智跞不在说话,静静的望着窗外,秋天的窗外满眼是一片黄色的景象,黄的菊花在寒风中怒放,黄色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漂浮着、摇摇晃晃,最后还是落在了地上;智跞在想远处金黄色的黍(糜子)稷(小米)也一定成熟了,那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呀,可惜自己已经不能再看了。
这时他想到了赵鞅,他怎么还不来,还有话要对他说。
此时的赵鞅正在朝歌城下指挥着一场生死之战,韩不信等人在邯郸大败中行寅援军的消息已经传到朝歌,大大提升了晋军的士气。赵鞅当即下令派兵沿各个路口把守准备截杀前来投奔的中行寅军队,但是老奸巨猾的中行寅并没有前来投奔朝歌,而是直接带人逃亡了齐国,在那里他向齐景公哭诉了邯郸战败的消息。齐景公听完久久不语,从这些消息可以得知赵鞅已经牢牢的掌握了晋国的大权,再要想分裂晋国可就难了,这一次他迟迟没有出兵援救朝歌。
朝歌城下。
赵鞅正在与诸位将领以及家臣商议破城之事。
赵鞅:“各位,韩大人已经在邯郸将中行寅的军队彻底打败,现在正是我们一举拿下朝歌的大好时机,诸位有什么好的破城之计?”
就在此时,只听到传令官喊道:“报-----”
赵鞅:“传进来。”
只见来人快速跑到赵鞅跟前将一封信交给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