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豫让与智颖继续踏上前往恒山的路,晋阳距离恒山已经不远了。
由于大雪纷飞,道路难行,从晋阳后出发三天,豫让二人终于来到了恒山云溪洞。
恒山已经到了晋国的北部边境地带,除了天气比郇城更冷一些外,雪花也比郇城要大一些,像鹅毛似的在山风的吹拂下,疾风骤雨搬落下。路边那些树木不时抛晃着身躯,把雪晃到地上,可是它们刚晃下一些,马上又落下来许多,看着这里美丽神奇的景色,智颖兴奋地又喊又叫,“哇,这里真是太神奇了,太美了。”
豫让道:“美到是美,可是要让你长期住在这里,你就会觉着太孤单了。”
智颖:“才不呢,只要能和你呆在一起,一点也不会孤单。”
豫让望了望智颖,心里无比的高兴。
山行几里路之后来到了师傅所住的云溪洞。
云溪洞位于一座山峰的半山腰,一排共有六座山洞,是云溪老人当年为了避世来到恒山之后开挖出来的,洞正前方是一块奇大无比的山石,天气晴好的师傅就坐在上面练功,旁边有一条小路直通山下,山下是师傅和弟子们开辟的田地,种植的瓜果蔬菜足够使徒们生活。
云溪老人与弟子们见到豫让一行后,非常高兴。
叙完旧之后,豫让把这次回山的意思告诉师傅。
师傅听完之后,很是高兴,但还是拒绝了豫让请他下山参加婚礼的邀请。
云溪老人:“豫让呀,为师听到你要结婚,真的很是高兴,但是为师年纪已大不能远行,再说现在的天气也很是不好,恐怕是有去无回呀!”说完云溪老人爽朗的笑了笑。
豫让也感到现在邀请师傅下山参加婚礼有所不宜,便不再坚持,但只要师傅知道自己也要结婚了这个消息就行了,也就算是把心意尽到了。
晚上,云溪老人和弟子们一起同豫让智颖欢聚,好久不喝酒的老人也破例喝了点酒,算是对两位新人的祝福。
夜里,师徒二人躺在师傅的炕上说话。
虽说山上寒冷,但是师傅的山洞里,木炭烧的旺旺的,炕点的热热的,豫让躺在上面心里无比的温暖。
豫让把这几年自己在外面的遭遇给师傅说了一遍。
老人说:“孩子,你生在乱世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个乱世既给了你坎坷的生活,但是他也给了你成为英雄的机遇,只要你好好把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随后豫让还把走到晋阳的所见所闻说给了师傅。
老人听后久久不语。
豫让:“师傅你怎么不说话了?”
老人:“赵鞅能够这样做足见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是这对于你来说并非好事呀!”
豫让:“师傅为何这样讲?”
老人:“一山不容二虎,赶走二卿之后晋国的政坛上只有赵氏和智氏两大家族,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智氏执政,但是以赵鞅的才智肯定不会甘居人下,智跞一旦去世赵氏必然会成为正卿。到那时如果智氏不争的话,两家能够和平相处,一旦起了争执,必会是两败俱伤。你想想你迟早会和无恤刀兵相见的。”
豫让:“那以师傅只见,如何才能化解?”
老人:“合则两利,争则两败。你现在已经是智氏家族的人,回去后一定要劝阻两家多做有利于和平的事情,尽量避免争执。”
豫让:“如果我的话他们不听,怎么办?”
老人:“避世以图自保。”
老人的话让豫让很不是滋味,当年自己意气风发的下山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现在还没有创下多大的绩业,师傅又说到了避世自保,难道师傅真的老了。
在山上住了几日后,雪花依然没有停下的迹象,但是婚期在即,豫让不敢久留,辞别师傅和师弟们之后,带着智颖下山了。山下还有好多事情等着他。
公元前496年春正月十九日,郇城智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豫让智颖的婚事如期举行,晋国的大小官员,地方豪绅,名人名士无不参加,就连国君也派人送来贺礼。
智府更是大宴宾客,摆宴三天。
第一天宴请国君特使及各级官吏;
第二天宴请智府的亲朋好友;
第三天宴请家臣及智府的各级将领。
在一派热闹非凡的时刻,经过几天的迎来送往,豫让身心疲惫,一个人走进新房,呆在床前望着门外喜笑颜开的人们,他的心里无比清醒。
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曾经他也是大家族出身,同今天周王室是一个姓--姬姓毕氏,父亲早逝,爷爷早年在魏府当家臣,爷爷去世后,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六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从此他就只好流落街头,幸好师傅云溪老人收留并教习他武功,才有了后来的他。
想到这里,豫让轻轻地说了声:“师傅,山上寒冷,您老要多保重身体。”
这时智颖走进来对他说:“夫君,你在说什么?”
豫让“哦。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