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大国,曾经一度称霸中原。但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在立国630年(公元前1033年—公元前403年)后走向分裂。晋国的分裂直接导致了春秋时期的结束,战国时期的开始。有人说没有晋国的分裂就没有秦国的统一,也有人说天下本来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的分裂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一风起云涌的时期各路文人雅士、英雄人物、侠客义士都在展示着各自的才能。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
当侠客豫让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打开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故事---三家分晋。
1、少年出山
人,侠客;刀,锋利;风,呼啸;水,清冷。
公元前500年,年轻的豫让走出恒山,开始了他的侠客之路。
豫让,姬姓,毕氏(豫氏为毕氏的另一支,春秋时期一个姓之下有很多氏,一般情况下只称氏不说姓)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著名的侠客。在血雨腥风的春秋末期,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就是这么这一个小人物却见证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的历史,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功名伟业,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曾为他做传《刺客列传。豫让》篇,赋予他传奇般的色彩。
此时的他才是一个刚刚学艺出山的少年,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抱负来到晋国的都城---绛都(今天山西新绛)。入冬时节,晋国都城绛冷冷清清,街上行人稀少。黄昏时分,豫让走进绛都城,在一家名叫闲来的客栈住了下来,这是一家前面经营酒馆后面经营客房的客栈,紧靠绛城北门口,位置和环境都不错。选好客房,放下行李之后,豫让在店小二的带领下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前面临街的酒馆。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后,豫让叫了一壶老酒,半斤牛肉,喝着酒吃着肉,望着外面过往的人群,心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
此时的他完全是用一个少年的眼睛看世界,满眼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就连店主人平常的问候听来都很是惬意。由于天气冷店里的人并不多,店主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陪着豫让闲聊。
店主:“看客官的打扮一定是位义士?”
豫让闻听微微一笑,心里着实有些得意,嘴里却道:“不敢当,不敢当。”继续喝酒吃肉。
店主又问道:“客官来绛都是寻亲还是访友?”
豫让:“前来投靠师傅的好友,准备寻个差事为国出力。”少年就是少年,刚刚出山的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信任,很随意就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说了出来。
店主:“我看客官一身英气,日后定会有所作为的。”
豫让:“谢谢主家的吉言。”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酒饱饭足后,豫让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客房。
夜里,豫让躺在床上脑子里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一想到明天将要面对的新生活,豫让就兴奋不已。他梦想着当一名将军,带领成千上万的兵马驰骋疆场,杀敌建功,想着想着豫让就睡着了,嘴角露出淡淡的笑。
梦中的豫让被窗外一片打斗之声惊醒,起身穿好衣服,轻轻的将窗户推开,月光下,豫让看见一白衣俊美少年正与一帮黑衣人打斗,少年剑法娴熟,出手快捷。豫让心想绛都是国都所在地竟然也会刀兵相见,何人会有如此大胆。看了一会,只见得黑衣人越来越多,其中一黑衣男子的刀法更是十分了得,招招切中要害,少年渐渐有所不支,步伐也随之凌乱,剑法疲于应付。黑衣男子则步步紧逼,刀刀直逼少年的要害处。此时的白衣少年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就在少年命悬一线之际,突然间,只见空中刀光一闪,黑衣男子手下的两名随从随即倒在地上,就在黑衣男子回神的一刹那间,一个身影托起白衣少年越过客栈围墙消失在黑夜之中。
月色宁静,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黑衣男子失神的望着墙外的小路、树林不知所措,何人竟有如此高的武功,刹那间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统领,追不追?”
“往哪追?”
“?”
第二天,红日初升,霞光万里。
绛都城外的山岗上,豫让与白衣少年望着远处的日出,久久无语。
白衣少年偷偷的望了一下身边的豫让,高高的个子,削瘦,鼻梁高挺,一双不大的眼睛里充满忧郁和渴望,背上一把刀,刀鞘的红缨在风中轻轻摇摆。
沉默良久之后,白衣少年终于沉不住气,说道:“义士,你的武功不错嘛。”
这时,豫让才回过头,疑惑的望着眼前的白衣少年。只见少年中等个头,皮肤白净,眉宇间透着英气,说话细声细气,带着一点孩子般的淘气,只是经过一夜的逃离,少年此刻稍稍显得有点疲惫。
豫让收回目光,径直问道:“你为何与人打斗?”
白衣少年:“寻仇。”
豫让:“为何寻仇,寻什么仇?”
少年调皮的一笑说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