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武作战结束后,张颌率领海军继续前进,而成宜等人则在各自留下部分士兵驻守阳武之后渡过河水后进军荥阳,而这,也是洛阳最后一道防线。
荥阳驻军除本来留有的两万人以外新加入文丑败军一万余人,不过主将当然不是文丑这个两度败在民将领手中的“常败将军”,至于是谁,貌似是一个文官。
“沮公,您何必仍旧为一个即将灭亡的袁绍殉葬呢?想必您也早已知道我家主公是一定会消灭袁绍一家的,即便是他能抵挡住此次联军的进攻,但是下一次呢?”想要不战而胜的张颌派遣使者和驻守荥阳的沮授商谈。
见到沮授有些不为所动,使者继续说道“想必您也知道我军的战斗力,绝对不是这些诸侯联军可以相比的,倘若此次作战失败,我家主公必将调遣大量军队,您也一定能够想到,到时候袁绍命运又将如何您一定能够想到。”
顿了顿,使者继续说道“当然,此次作战我军之所以不想何您作战也是不想死太多我大汉的百姓和士兵,阳武之战您也知道了,士兵伤亡将近五万,这些可都是我大汉的百姓,他们不应该死在这样无意义的战场之上,您说呢?倘若到时候非得硬攻荥阳,那伤亡必然很大,这也得不偿失。”
和这些文人说这些用处真的不大,他们从来就不想管那些百姓的死活,要不是李天的声明,他们根本就不会在意百姓或者士兵的伤亡。
陷入沉思的沮授仍旧在想到底如何处理此事,他可一点都不笨,袁绍摆明是死定了,即使能够打败联军的这一次进攻,也绝对不可能挡得住李天调遣的下一批军队,虽然自己多少也知道李天的大部分军队都不在民国国内,但是现在就是再来两万人也不是袁绍可以挡得住的,相信两万人无论如何李天都是能够凑出来的,何必因为一个必死的局而把自己也搭进去呢?
沮授等人以前看重的不过是袁世一门四世三公的崇高名望,但是在李天出现之后这一切似乎都没有了意义,袁氏一门虽然在天下士子面前仍旧威望颇高,但是很明显作用没有原来那个世界大,后来的袁绍与袁术的作为更是让他们这些士子有些心寒,更何况现在天下最大的那个诸侯摆明了要和袁氏一门作对,摆明了要灭了他们,他们还能有什么活路呢?
决定加一把火的使者继续说道“您可能还不知道,就在两天前,我军收到战报,袁术及其手下大臣已经全部被我军俘虏,扬州陷落!”
“什么?”震惊的沮授有些失态地叫道。
“此事绝对是真的,至于我军为什么如此快就能够收到战报,我就不透露了,您现在应该已经知道袁氏一门只有袁绍一人还能够抵抗一下,一旦等到扬州战场被打扫完全,那么袁绍还有可能幸存吗?”
本来还抱有一丝幻想的沮授现在也知道袁绍已经成为天下诸侯的公敌,再也没有和诸侯抗衡的实力。至于使者是不是欺骗与他,恐怕沮授一想就知道完全不可能,在他们占尽上风的时候还来这么一下,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嘛,再说他们也完全没有冒着信誉受到损害的风险这样做,似乎民国最注重的就是信誉。
“倘若我军投降,你们能够给我们什么条件呢?”
“多的我不敢保证,但是我们可以保证所有士兵的生命不受威胁,也可以保证在彻底调查之后和勾结羌人无关的大臣的生命安全。”
保证自己这些大臣的生命安全才是沮授等人最为关心的,谁不怕死啊?尤其是他们这些儒士,反正他们在什么时候都是只是说几句话,什么错都赖不到他们身上。
接下来就是商谈一些细节,打定主意不给袁绍陪葬的沮授正式决定投降,不过也是向民国中将张颌投降,按照沮授的话来说,其它诸侯还没有让他沮授投降的资本,也没有那个能力!
沮授投降之后就是正式的接收荥阳,已经投降的沮授甚至主动写信劝正在驻守函谷关的田丰投降。而失去后顾之忧和被夹击的危险的张颌则直接命令舰队将士兵投放在平县附近登陆准备进攻洛阳这个袁绍的最后窝点。
袁术被打败,沮授率领军队投降,一个接一个消息的传来已经让袁绍彻底失去了大发雷霆的兴致,可以预见的失败让他有些心灰意懒与魂不守舍。
如果自己当初不联络那些羌人,即便自己失败恐怕也能够保住性命吧!?如果当初再小心一点不要让民国抓到把柄,自己也不会这样被动吧!?如果......许多的如果不停的在袁绍的心中流过,可是那些也只是如果,现在等待他的只是即将到来的败亡而已!
是否自己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呢?这就是袁绍此时的想法。
倘若自己将自己的生命结束,自己就不用像袁术那样被押送到民国接收审判了吧!如果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就不用像袁术那样到死还要辱没自己的家族了吧!如果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自己也不会像袁术那样即便是死了还会受到天下人的咒骂了吧!最起码天下人到时候还会说袁绍还有自己了结自己的勇气,袁氏一门还是相当勇烈的吧!
一个又一个念头在袁绍的脑中晃过,说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