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军刀外出寻访大仙这段时间里,小七姑娘的心里总是感觉到隐隐的不安。
按说,档案上跟冷凤阁有瓜葛的人都已经去下边投胎了,这个案子会不会就此沉底了……
小七姑娘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说了。
退休的老公安表情平淡地对女儿说了一句话:“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老公安分析说,高台跳板案这才刚刚开始,绝不是死几个人那么简单,特别是小七跟他提到过的、关于最后两位死者死前的奇怪影像资料,说明在这个案子里,另有其他人或者其他力量在左右。老公安告诉女儿,其实早年他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14号楼的1301房间跳下去的第一个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造反英雄”冷凤阁。
据说冷凤阁死前留下了一个信封,信封鼓鼓囊囊的不晓得装了些什么。
这个很重要的细节是事后接受调查的酒楼清洁工提供的。
清洁工说,当时这个中年男人从电梯里出来时,自己正在用机器清洗地毯,因此,那个男人在电梯门口迟疑了几分钟,等他洗过了那一段后,才拐到了1301房的那条走廊里。这男人经过他身边时,他看到了这个男人夹在咯吱窝里的一个很大很厚的大信封。
然而,在事发现场却没有看到这个信封。询问过所有参与现场办案的警员、法医跟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有过关于大信封的印象。
老公安告诉小七,第一个死者在青海有个家,妻子跟两个女儿,案发后,他们曾通过青海公安厅寻找过死者的家属,死者的妻子已经改嫁了,是在死者尚未死亡前改的嫁。两个女儿也跟着她们的妈妈一起到了继父的家。
地方公安找到娘仨时,娘仨睁着惊惶不安的眼,对公安提出的问题一概以摇头做了答……
小七突然打断父亲的话题,问:“有没有第一个死者的全家合影?”
老公安想了又想,肯定的点点头:“有!有一张全家福合影!不过,照片已经封存了,那是老资料,应该没有入到你们的那个电子信息库里,闺女,你没事问这做什么?你又不是刑警?”
郁小七真想一股脑的倾诉给父母,可又怕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
小七去了档案室,把文革期间的老档案都翻了个遍。她记得当时,在跨海大桥那里,军刀曾经给她跟作家大哥看过一张照片,印象里好象是冷凤阁的全家福。但是,当郁小七累的倒在椅子上喘息时,一个很不幸的现实告诉她:冷凤阁及其党羽的案卷档案不翼而飞了……
消失的如此彻底,连一张纸片都没有找到。
这天,小七心事重重地走进市局大厅,冷不防差一点跟人撞上!
没料到,险些发生碰撞的这人一把拉住了小七的胳膊:“警察同志!我,我要报案!我要揭发!我要立功!”
仔细一看,小七一下想起来了。这不是替黄昏大主任看守那套老破陈旧住宅的老保姆么?上一次去找黄昏时见到过。
这老太太的情绪很是激动,哆哆嗦嗦地用袖子擦着通红的眼睛,可浑浊的老泪一直不停地流出来。老太太被小七扶到了办事大厅左边刑警队服务窗口前,小七帮着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又扶着老太太进到后边,在问讯室里,老太太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钱包包里摸出了一串钥匙,递给负责接待的警员:“同志!我要检举!我要揭发!阿拉要立功!这个是黄昏留下的密室钥匙。”
郁小七的思想还停在冷凤阁和他的那一家子人上边,屋里的人吵吵些什么她也只是鸡一嘴鸭一嘴,没听全。不过,那老保姆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那动作完全不像是一个暮年的老人,老保姆的嘴里一边嚷嚷着一边试图挣脱边上搀扶她的女警官,力量之大,年轻的小警官竟然没能拽住!说时迟那时快,老保姆把头一低,猛地从椅子边蹿了出去,郁小七几乎是本能的一把攥住了老保姆的胳膊,顺势一扯,老保姆的身体顿时失去了平衡,重重的撞到了郁小七的胸前!
郁小七被这一撞,小心脏好悬没给撞出嗓子眼儿!
老保姆又哭又闹地喊着:“没脸见人啊!阿拉一十三岁就参加革命了呀,几十年了,从没做过昧良心的事呀!怎么会给一个大贪官守那么大一堆的脏钱啊!我对不起组织啊!没脸活了啊!”
郁小七和那个醒过闷的小姑娘赶紧又给揉心口又给捶后背的,好不容易才稳定住了老保姆的情绪。郁小七拨通了经侦处的电话,不一会儿,经侦处的几个警官就赶过来。鉴于此事重大,经侦处报请徐平局长批准,并签署了搜查证,带上老保姆,驱车前往黄昏的老宅进行搜查。
郁小七心事重重地回到了户政科,坐在电脑前发呆。
军刀外出已经三天了,到现在连个电话也没有,也不接她的电话。小七隐隐感觉,军刀他们这次出去不会那么顺利。
小七哪里想得到,其实我们十分顺利。
在海灵子的“蒋家王朝”里,我们喝酒正喝到兴头上。海灵子显然很开心,一杯一杯的往肚子里灌,一旁的孟婆姑娘比海灵子还生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