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城的战斗中,杨成武亲眼看到了一团上下斗志涣散,战斗力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
权衡再三,杨成武做出迫不得已的决定,放弃要一团打涞源县城的原计划。一团改为担任警戒任务,一团拨出一个营的部队和二团一起打三甲村据点的百多名鬼子,最惨重的损失来自三团。
三团打鬼子教导大队把守的东团堡据点,斗志旺盛,但不得章法。因为鬼子大都是老兵、士官,训练有素,所以三团的损失最大。据守东团堡的鬼子教导队只有170多人,三团的损失几倍于鬼子,打了三天才打下来。打下东团堡之后,三团所余还有战斗力的兵力凑不满一个营。
攻打东团堡,三团中担任主攻的三营损失最大。因为再无兵可派,直到团长邱蔚也手里空空,于是三营长陈宗坤通过电话直接向杨成武要兵。说着说着,陈宗坤居然急眼了,向杨成武大发脾气。杨成武手里哪里有兵?只能对陈宗坤许愿:“打完仗,再给你补充兵员。”
具体东团堡战斗歼敌170多人,我军的损失多大?《杨成武回忆录》中不见答案。杨成武说,涞灵战役历时十八天,歼灭日伪军共1100余人,“我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较能得到世界公认的《维基百科》的记载中:“此次战斗八路军共歼日军170余人,而自身伤亡212人,占领了东团堡据点,策应一团对涞源的进攻。”这一记载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与事实不符。不符,主要表现在数字上和时间上。
数字上。一个十倍于鬼子兵人数的三团,战后的存余战斗力人数不足战前的三分之一。三团是一分区主力团中人数最多的,百团大战前达到2600人左右。即使井陉煤矿战斗中受到损失,余者2200人还是有的。用2200人乘以三分之二,再减去《维基百科》上提到的伤亡212人,那其余至少有上千人都到哪里去了?
时间上。一团撤出攻打涞源县城的战斗在先,三团打下东团堡在后。而且是在一天之后。《维基百科》上,三团打下东团堡后,“策应一团对涞源的进攻”,怎么可能呢?这二者的先后次序都给弄颠倒了。所以,这一时间上的错误是对当年涞源战场状况的无知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