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伯言> 第124章 君与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君与臣(1 / 2)

孙静离了茶楼和手下直奔吴王大殿。孙坚正在自己的书房里看各地发来的战报。益州的危机解除之后,主动权现在在孙家的手中。未来的仗要怎么打,还需和众臣好好斟酌,以期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

这时就听见书房外的护卫走进来,道“报,孙静大人到。”孙坚:“让他进来。”护卫出去不久后,孙静便进了书房。孙坚:“幼台来了,找为兄何事?”孙静:“静有秘事想与王兄商议一下。”孙坚一听,屏退了左右,整个书房里仅剩下孙坚兄弟二人。

孙坚:“说吧。”孙静便将刚才在茶馆中听到对话一五一十的说与孙坚。孙坚听后道:“如今正是交战之际,此可能是敌人的反间之计,目的自然是让我猜忌伯言贤婿。”孙静:“这问题,弟也想过,只是弟为了我孙家的大业,因此还是要禀明王兄,兄可知道,我孙家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无论财力还是粮草,哪一项不是大汉之冠,我扬州诸城的富庶,哪一个比不过洛阳、长安。商市、医所、学校、作坊、满城都是,这些东西哪一个没有陆伯言的影子。”孙坚听到这里时,脑门上已经微微见汗了,孙静今天讲的这些,他以前也想过,对陆逊的猜疑不是没有,却看到陆逊与孙策和孙权兄弟俩的友情,而埋在了心里,自从陆逊娶了孙尚香成了孙家的女婿后,这猜疑更是被孙坚深深的埋上,几乎都将其忘却,谁知今天孙静一提出来后,这深深埋没的猜疑又被挖了出来。

以前孙坚只是一名马上将军,一名长沙太守,这些政治上面的东西孙坚接触得少,到了后来,当扬州平定,孙坚自封为扬州州牧后,才开始渐渐的弃武从文,开始接触政治。

政治的根本就是利益,种种利益,权力上的利益、实力上的利益、人际关系上的利益。现在贵为王者,孙坚所要考虑的仅是,如何经营孙家这个大大的产业,让他获得最大的利益,杜绝一切可能导致孙家利益受损的威胁,一切的威胁、外在的、内在的、眼前的、将来的。

当年第一次见到陆逊的时候,孙坚确实没太把这个陆家神童当回事,在这个重武的时代里,孙坚需要的是像太史慈这样的人才,即使对徐盛和朱家兄弟也青眼有加。当孙策与太史慈等一干师兄弟结拜时,孙坚还高兴得夜不能寐。

但是后来讨伐董卓时,周瑜的计谋,让自己两次死里逃生,孙坚懂得,打仗也不能一味只靠武勇。之后夺扬州、建立地盘、发展经济、二张、顾雍、鲁肃、越来越多的文臣、谋士、也让孙坚改变了轻文的思想。也是在那时,陆逊首次进入了孙坚的眼中,几次的重大会议里,都有这少年的身影,而他提出的一些想法甚至让二张和顾雍这些智者叹服。这个少年的魔力还不仅于此,蔡邕、管宁、邴原、王烈、这几位在大汉文人群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对陆逊青眼有加。

随着少年的渐渐长大,扬州的发展似乎也在围绕着这个少年越转越大,商业圈、将作监、医馆、学校扬州的人口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最重要的是孙家的地盘也越来越大。渐渐的孙坚似乎已习惯每次孙家商议重大的事情时,都有陆逊在场。

孙坚:“幼台,伯言对我孙家有大恩,又是我孙坚的女婿,而且这么多年来,为我孙家的大业屡立功劳,又从不争功弄权,这样的人才,我若还去疑他,岂不寒了众臣的心。”

孙静:“正是因为他从不争功弄权,我才要提醒大哥提防他,人都有所图,可他一不要官,二不爱权,他到底图什么,或许他所图的东西太大,我们都给不了。而且,大哥现在已贵为吴王,即便以后为帝,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大哥你现在有把握将陆逊牢牢的抓在手中,而使他丝毫不敢有反心吗?”

孙坚:“伯言手中没有兵权,若想起事,怎么可能成功?”孙静:“谁说陆逊手中没有兵权,陆家那几百族兵的战力可是强横得很啊,就连我们军中最优秀的精兵也不是他们的对手,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扬州城里的有的百姓只知陆逊,不知吴王啊。大哥,想想王莽、霍光之流,陆逊功高震主,不可不防啊。”

孙静搬出了王莽与霍光,孙坚即使再不愿针对陆逊,也不由得考虑考虑了,无论什么也比不上孙家的基业,眼看着孙家便由机会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怎会容许登基之后身边有王莽、霍光这样的人。

孙坚:“你说,该怎么办?”孙静想了想道:“现在我们不能再给陆逊立功的机会了,找个由头,让他留在扬州,等我孙家一统天下之后,封他个没有实权的爵位,大哥若是觉得亏欠于他,不妨多给些赏赐。让他的子孙后代皆有爵位。”孙静说完后,注视着孙坚,犹豫了一阵子后,孙坚一声叹息道:“伯言,为了孙家的基业,岳父只能委屈你了。”

陆逊此时刚刚在江夏与周瑜和太史慈等人告别,带着破军营的士兵们坐着船只从水路驶向吴郡。战争之际,江上已被布防,孙家的战船来回巡视。三日后,船在曲阿水寨停下,又用了一日的时间,陆逊回到了吴郡。

吴王宫,书房,陆逊的对面正坐着吴王孙坚。陆逊和破军营的士兵刚刚到达吴郡的时候就被吴王的侍卫告知,吴王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