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不知孙连仲“钢头”的绰号。台儿在,他率部苦战矶谷师团,以顽强的防御和令日军感叹的反击,自始至终没丢掉台儿庄。今天兵力虽有限,但他同样不愿丢了防御中顽强反击这张王牌,这是防御的韧性所在。但他知道,第一线阵地上,必须配备能打硬仗的部队。这样,宋希濂有4个精锐师的第71军被放到了第一线。
宋希濂和他的71军是蒋介石的嫡系,也是孙连仲手上最硬的一张王牌。当然,孙连仲起用71军为主力,并不止于该军是中央军嫡系,装备最好。该军还是当时第3兵团中整编后兵力最大、战力最强的师。
宋希濂接到命令后,迅速率部在史河地区阻敌西进。但史河既不宽,河水也没多深,以此阻住敌人显然不易。宋希濂亲率几个师长前往叶家集地区侦察地形。而此时,荻州立兵的第十三师团正在10公里外的史河岸边与71军前卫部队激战,急于越过史河,兵临大别山口。
宋希濂临时抱佛脚大有收获,他发现了一块扭转兵力强弱的风水宝地,富金山。史河西岸的富金山,形如扇形,紧挨公路南侧。由此,既可控制公路,居高临下杀伤敌人,又可在情势不利时直退商城后方。
宋希濂当即率人登上了富金山,左右一看,心里更乐了。富金山从半腰起,条条棱坎向下直通地面,向上直通山顶。从山顶放眼四望,叶家集、史河及附近开阔地区尽收眼底,在此防御,日军的调动、补给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日本人却看不到山上守军的情况。
宋军长当即拍板,以36、88两师在富金山布防。36师在左、88师在右。再派配属的钟松61师北守固始。如此一来,大别山口很快就能筑起一道防线。只要在这峡口上能顶上十天左右,兵团、战区就能赢得调整部署的时间,以后的日子就会好过些。
宋希濂先斩后奏,他留下36师、88师加紧构筑工事,自己带上副官和参谋长,直奔商城兵团部向孙总司令汇报,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惯于防御的总司令也不会放过这块良好的阵地。
他想的不错。孙连仲听完报告后,又反复在地图上查看了地形,面露喜色地转过身来说道:“宋军长,富金山地势极佳,不便于敌大规模展开。回去抓紧部署。只要能守住阵地,你部一切行动可自行裁定。我只提醒一点。要留一定的预备力量,保持防御的稳定性。你部如能在富金山顶住荻州师团十天,我给你请功。”
宋希濂听罢,信心更大了。当下,他辞别孙连仲,率领众人返回了前线。
当前敌情虽稍有缓解,但孙连仲还远没到高枕无忧的地步。思前想后,他还是觉得宋希濂1个军对付东久迩宫的两个师团,悬殊太大。如果富金山、固始一线顶不住,商城地区的防御也将告吹。所以要守住商城,就必须在富金山一线多投入些兵力。
这一点想通后,他又变更了部署。一面命田镇南的30军迅速东移,在宋希濂的侧后布防,随时准备支援富金山守军。急调陈鼎勋的川军进入商城地区,紧急构筑工事。同时他还向陷在霍山、六安附近敌后的于学忠、冯志安两军下达命令,尽一切可能向西转进,力争在商城归入兵团建制。如回归确无可能,就尽最大努力袭击敌后方预备队及后勤补给,吸引日军回援,以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孙连仲能做到的一切,他都做了,能用的一切兵力也毫无保留地用上了。在排兵布阵上,他对得起武汉的蒋委员长了,下面就只能看前方将士的了。
前线的第71军、第30军似乎受到了他的感染,发扬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战斗力。从9月2日至9月11日,富金山、固始一线终日炮声隆隆,经夜不息。东久还第2军主攻先锋,第13师团和第10师团一部拼死相争。一波波冲锋迂回,压得守军喘不过气来,但最终,日军在富金山脚下弃尸数干具,也没能越过富金山大峡口。
9月9日凌晨,天蒙蒙放亮,71军军长宋希濂少将走出武庙集一座权充作军部的小院,向着不远处的富金山顶爬去。
他一夜未合眼,满脑子都是眼前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事。孙连仲被逼无奈,把第一线抗击北路日军的全部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既紧张。又兴奋,以致彻夜难眠。他在一遍遍想着自己的部署,想着71军整个防线的强点和弱点。他想知道自己的对手获洲立兵中将会把主力投向哪里,向哪一处阵地发起主要突击。但一切只能靠他自己去想。
宋希濂是一个防御者,从军事上说,他是被动的。攻击时间,攻击方向,只能由对手决定。日本人打向哪里,他就得防在哪里。而且还必须统筹到全局。
作为第一线部队指挥官,他是最艰难的一个。整个武汉外围战,中国军队只有人数占优势,而日本人在火力、士兵素质上占绝对优势。但在富金山,所有优势都属于他的对手,他的敌人。而他拥有的,就是一副沉重无比的担子。如果71军无法在富金山一线顶住日本人一周以上,那些尚未部署、调集完毕的第二线守军将遏制不住这股日军的冲击势头。
二线阵地一破,第三道防线更难立足。日军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