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铁血抗日> 第500章 苏械装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0章 苏械装备(2 / 3)

引住了。有了这批从第30集团军换出来的轻武器,他这个中国军队的总顾问终于不用再遭受中国将领们的白眼了

“好!我算算!”

激动不已的德拉特文从随身的公文包里面掏出了纸笔,然后对照着物资清单上面的单价以及刚刚达成的那一笔交易的兑换比例开始了极其复杂的计算。看着被一堆数字难的满头大汗的德拉特文,华毕成突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要不要给这位总顾问一些甜头呢?毕竟后面还有好几批苏援物资,而且由于苏联武器的口径比较特殊,以后第30集团军的弹药补充还离不开这些“老毛子”。

说来也奇怪,明明华毕成在心里面想的好好的是要给苏联人一些甜头的,但是当话从他的嘴里面说出来,却完全变了样:“总顾问先生,贵国的武器口径并不是我们中国军队惯用的德式口径,所以我比较担心弹药的补给。您看是不是最好向贵国政府请示一下,希望贵国可以帮助我国建立几座弹药工厂76、122和152毫米的炮弹,还有7。62毫米口径的枪弹,以后都会有着极大的需求量。”

正在忙着计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样收获的德拉特文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华毕成提出的问题,只能下意识的做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们的军委会已经和我国政府沟通过了。莫斯科派来的工程师现在正在重庆那边选址,弹药工厂很快就会开工,一条炮弹生产线,三条子弹生产线,需要购买的制造设备已经写进了第四批军援协议的清单里面。华,你不会等得太久!”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向来没有什么效率和眼光的军委会这一回总算是做了件漂亮点的事情,有了这几条生产线打底,即使苏联的卫国战争开始之后,中国军队手中的这些苏联货也不会因为缺乏弹药而成为烧火棍了。

“哦?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只是这工厂的规模,似乎还是小了一些。如果能再多上几条生产线就好了,最好在西安。”华毕成现在说的可都是心里话,在这次和德拉特文的台底交易过后,他的第30集团军有一部分军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依靠“苏械”的局面,而在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之后,这些“苏械”从哪里获得弹药补给,绝对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可以考虑!我和大使先生也认为从苏联运送弹药到中国的腹地,是一件很浪费运力,而且非常不经济的事情。等贵国拥有了弹药工厂之后,腾出来的运力就可以运输更多更重要的物资。”

听了德拉特文的回答,华毕成真想冲过去抱住德拉特文大叫一声:“德拉特文,你真是个好老毛子!”既然德拉特文已经做的这样漂亮了,华毕成决定投桃报李。

“总顾问先生,我想你手中的这些火炮之所以这么‘滞销’,口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吧?”

华毕成一下子说中了德拉特文的痛处,其实比起中国军队装备的那些万国牌火炮,苏联制造的这些火炮无论是在威力还是在射程上都要优秀了许多。中国指挥官之所以会如此抗拒接收这些苏联火炮,有九成的原因是出自对苏制口径的抗拒。

就拿野炮来说吧吗,中国军队惯用的野炮口径是75毫米,而苏制野炮的口径则是76毫米,你可别小看这一毫米的差别,这也就意味着武汉军委会仓库里面的那些库存炮弹全部都不能在苏联提供的这批火炮上使用。剩下的122毫米榴弹炮和152毫米榴弹炮的情况也是一样,他们和中国军队装备的105榴弹炮还有155榴弹炮同样不能实现炮弹的通用。

试问一下,有谁会喜欢装备打光了弹药就没地方补充的昂贵武器呢?没有了子弹的步枪至少还能装上刺刀当红缨枪使,而没有了炮弹的大炮,除了累赘还是累赘。

“是啊!口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麻烦,实际上贵国的将军们对7。62毫米口径的马克西姆机枪、德克恰廖夫式机枪还有莫辛纳甘步枪比较排斥。幸好那些马克西姆-托加莱机枪都消失在了运输途中,否则贵国的将军们肯定会对我国的设计师居然设计出这种和马克沁重机枪一样笨重的轻机枪而抱怨连连。”

这些天来已经被中国军队的将领们吵的不厌其烦的德拉特文终于找到了一位能够理解他的人,如果华毕成不是正在和德拉特文谈交易,德拉特文真想拉着华毕成一起去喝上一杯。

德拉特文的话让华毕成感觉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他趁机向德拉特文提出了一个“置换计划”。

顾名思义,这个“置换计划”实际上就是用第30集团军手中的中国军队制式武器去交换德拉特文手中的苏联货,而且是一比一的交换。

也就是说华毕成打算用一支汉阳造去交换一支莫辛纳甘步枪,用中国兵工厂出品的老旧山炮去交换苏联的76毫米野炮,至于轻重机枪,由于华毕成对马克沁和捷克式更加喜爱,所以他提出用第30集团军缴获的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机枪去换德拉特文手里面的马克西姆机枪和德克恰廖夫式轻机枪。

向来是没有便宜不出手的华毕成能够做到这样“舍己为人”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形象突然一下子高大了许多。

屋子里面的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