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秦岭兵工厂生产的德国三号坦克82辆;摩托化步兵营2个;汽车营1个;机修辎重营1个;全纵队满员8000多人。
虽然德国的三号坦克是德军早期使用的,性能远不如后来的四号坦克。但是对付日军仅仅十几吨的豆战车,二十余吨的三号坦克还是游刃有余,如果30集团军的铁甲战车纵队投入作战,中国军队将第一次在装甲力量上对日军形成了绝对优势。
如果只是从战车的性能来比较,艾英雄有十足的把握干翻任意一支日军的战车部队,但战争毕竟还是人的游戏,武器装备只能是次要因素。即便是德国人的三号坦克在性能上将日本人的战车甩开了一大截,这些战车也需要在精干的战车兵操作下才能发挥威力。而人员,正是装甲纵队现在最大的问题所在。
战车纵队虽然有着庞大的编制,先进的战车,但毕竟只是才匆匆成型几个月的新军,而他们的对手,日军的战车兵以及他们的指挥官,却是一群老油子。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军队对武器装备一直是近乎变态的爱护,尤其是像战车这类的重武器,所以能够在日本陆军中操作战车的鬼子兵,无一不是有着较高文化的精英,作战的时候这些人甚至吃喝拉撒都不离开战车,而在艾英雄这边,光是找出足够数量闻油料味不吐的新人就足足花了他三四天的时间。
老油子对菜鸟,人员上的差距一下子将中日战车部队间原本失衡的天平又一下子拉了回来,或者,鬼子战车部队还要占些上风。
为了弥补艾英雄在指挥经验上的不足,华毕成特意通过曼斯坦因挖来了几名有经验的德军装甲兵军官给装甲纵队充当顾问。由于装备都是来自德国,所以在这些轻车熟路的大鼻子军官们的帮助下,艾英雄和他的部下们成长的很快。于是第30集团的这支装甲纵队渐渐有了些样子,不过装甲纵队到底能不能打,艾英雄心里还是没谱。
艾英雄心里面非常清楚,第30集团军向来是崇尚战功,不养闲人的,战车纵队这支昂贵的兵种已经消耗了华毕成太多的财力,要是打不出像样的成绩来,以后可就没脸见人了。
明天虽然只是演习,但却是一次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