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无尽遗憾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薛廷臣接到大哥廷相的来信。信中也没有别的事,只是说:“母亲身体有点不适,母亲经常念道着说,也没见过尕英和最小的尚平,希望你们全家能回去过个年。”
看到大哥的来信,勾起了薛廷臣的思乡之情,勾起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他多么的想带着全家人一块回去过个困圆年。但这个家他却回不起,不说别的,七口人的来回路费他就拿不出来。没有办法,只好等等再看。
这个春节薛廷臣没有过好,因为没能带着全家一起回家过年,他的心里一直都不安宁,总觉得很内疚,。这些天,母亲慈祥的面容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思念之情非常强烈,这种强烈的思念让他下定了决心,不管怎样,过了春节一定要回去看看母亲。
春节刚过,他就开始安排回家,为了少用路费,他和张秀英商量好,这次回家就带最小的儿子尚平一个人。商量好后,夫妻二人便带上尚平三个人登上了回家的火车。
下了火车,一家三口连饭也顾不上吃,一边走,一边啃着自带的馒头,一边急匆匆赶路,步行十多里山路之后,总算到了家门口。
进了家门,韩三倩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薛廷臣急忙上前问候,问了母亲的身体情况。
韩三倩看到儿子带着孙子回家了,非常高兴,精神一下子好了许多,她对儿子说道:“我的病不太要紧,年头里到风陵渡医院里检查过一回,医生说只是胃里有点毛病,消化不太好,我只是有些想你们,随便说了一句,你哥就给你写了信。”
“我们都十分想念您,抽出身子就赶紧带着尚平回来看您。”
“你请了几天假?”
“一个月。”
“一个月好,能在家里多呆些日子。”
韩三倩和儿子说话间,看到儿媳妇和孙子还在那里站着,赶紧说道:“秀英,赶快坐下,跑了一路赶紧歇歇。平娃,你过来,让奶奶看看!”
尚平有点生分,秀英将孩子赶紧领到婆婆身边。
韩三倩抚摸着孙子的头,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然后将孙子搂在自己的怀里。
臣子一家三口的到来,确实给一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这些天,薛家一直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在家里呆了几天之后,韩三倩把儿子叫到跟前说:“我的病就是这么个样子了,也不是大病,把我也拿不倒,当下也好不了,殁也一时殁不了(农村一般都把人死了叫殁),你们回来看看就好,我见了你们也就放心了。你们还是早些回去为好,因为你们的事情和几个娃娃都在青海,想着几个娃娃都盼着你们早些回去哩。我的病你也见了,就是这么个样子,如果病能好了,我就再活上几年,好不了也没法子,人总是要殁的。我觉得我这一辈子也好着哩,和村里人比,不能算好,也差不到那里去。人和人不能比,你父亲三十三岁就殁了,你父亲殁的时候你还不到一岁,只有十个月,现在你最小的平娃都快十岁了。人应该知道个坏(ha)好,也要知道有个够,我觉得我这一辈子够着哩(意思是满足着哩)。”
薛廷臣坐在母亲的身边,侧耳细听着母亲的每一句话。说了一会儿话,他看到母亲打住了话头,便站起来倒了一杯水递到母亲的手中。
韩三倩喝了一口水接着又说:“我虽然苦了一辈子,也忙忙奔奔的劳累了一辈子,这是因为我生来命苦,我是个鸡命,只能是刨一爪子吃一嘴。苦了一辈子,但总算把分家时先人们留下的那一份家业都守住了,院子里也盖几了间房子,把你们几个也拉大了,我觉得也对得起你父亲。有时闲着没事,我也想过,觉着我也该到时候了。人们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今年都七十九了,也活的差不多了。我不害怕殁,人总是要殁的,我一点都不害怕,也不后悔。人活到这个世上,就是来受苦受累的。不劳累,活着也没意思。你们也记着,遇事要想开一些,不要钻牛角。你们在家里也替不了我害病受难过,还把你们那里的事情也耽搁了,平娃还要上学哩。听我的话,你们还是早些回去的好。”
母亲的一番话让薛廷臣很惊讶,他没有想到母亲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水平和境界经然这么高。母亲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本来就很高大,但小的时候,母亲的影响和教育是另一种方式的,他觉得母亲思想开朗,遇事想得开、看的也远,想的也周到,其他书友正在看:。但母亲今天的这番话却让他这个曾经当过局长的人都自愧不如,他对于母亲就更加敬佩了。
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薛廷臣在家停了不到二十天,假期没到就带着妻儿返回了青海。
没有料到的是,薛廷臣返回青海才四十多天,他的母亲就去世了。
韩三倩临终前对大儿子薛廷相交待说:“我殁了以后不准给臣子去信,不能叫臣子知道,不要叫他们回来,他们才回去没多长时间,回来一趟很不容易。”
薛廷相遵照母亲的临终嘱咐,就没有把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弟弟。
母亲去世薛廷臣一直不知道,总是按一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