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金融界专家对此次金融危机的看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皮特·胡伯和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詹姆斯·格莱斯曼。
哪里出了问题?
记者:美国的金融系统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危机发生得如此迅速,而且不能控制?
胡伯:金融系统受到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的影响,很多金融资产依靠房地产价格来显示其价值。房地产价格下降,金融资产的价值也跟着下降,在金融系统中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贝尔斯登的垮台说明这个问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目前还没有解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会有很多的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的现象出现。银行系统不可避免地需要资本,美联储针对这些危机的处理方式是危机出现一个,解决一个,没有系统地对其进行解决。
现在美联储和财政部充分认识到银行系统缺乏资本流动的系统危机,7000亿美元的拯救计划无疑对危机情况帮助很大,这可以避免危机的继续恶化。但这7000亿美元的计划并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能使房地产市场立即恢复,不过可以缓解金融系统的危机。
格莱斯曼:引发这场危机的是曾经高涨的房屋价格。房地产市场价格和收入上涨的幅度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可以在一起讨论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我们失败在什么地方。
我个人认为这是由好的和坏的事情共同引起的。好的事情是世界的开放积累了巨大的储蓄,而这些发展中国家不能很快地花掉储蓄,所以我们就来利用这些储蓄,使它们得到了更高的收益,而且这也和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税收变化有关。
但问题是房地产价格下降得非常迅速,大约20%左右。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房地产价格从2000年到2006年上涨了80%,而同时收入仅增加了25%,这是不可能持续的。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金融系统出现这么多的挫折?其实我们以前就有这样的问题,这是去冒风险的本质。
这次金融动荡充满了讽刺性的东西,我们很难确认问题到底在哪里。2008年8月,因挤兑货币市场(Money Market,是一种被认为非常安全的投资方式),人们开始从这些投资工具中撤资,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就像旧日挤兑银行一样。当所有这些问题让人们担心货币市场的时候,一些基金净值跌破1美元基准价(break the buck,这是货币市场非常少见也极其危险的情况),这最终引起华盛顿的关注。
我想,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美国通过了一项法案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因此摩根银行被拆分为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讽刺的是,我们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认清了银行系统的问题,但是市场不喜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市场做出总结,投资银行的模型是不可持续的。市场的解决方式是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结合在一起,所以仅仅几天之内,我们又回到了大萧条以前的方式,重新制作了金融系统的地图,这提醒我们思考最终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以及美国的特殊性。
美国的金融系统将那些次级贷款证券化,将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所以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欧洲银行也出现了与美国程度相同的巨额亏损,亚洲也一样。不过,特殊之处是,受到打击的这些公司是资本杠杆率非常高的企业。投资银行一般的杠杆比率是30∶1,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是11∶1或者是12∶1,这是真正产生问题的原因,因为你的杠杆太高的话,你会非常容易受到打击。
我认为这实际上显示出了美国解决问题的好的一面,当市场面对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市场要求一个解决方案,这也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强迫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以及其他公司做些什么,和商业银行合作,可以有储蓄稳定的资本来源。问题是市场心理在最近非常紧张,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产生问题。比如允许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意味着美国国际集团在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上接受损失,意味着货币基金的价格跌破净资产,这引起了恐慌,使人们开始从货币基金中提出资金,因为货币基金是没有联邦保险的。而且,禁止卖空有可能对市场带来超过我们预想的伤害,因为卖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机制。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可能带来一些我们并不想要的结果。所以现在这个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一部分是必需的,是解决现在问题所需要的,但如此快速的方案也许会带来我们不想要的结果。
记者: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官员认为目前剧烈动荡的原因是处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为什么“去杠杆化”会这么痛苦?
格莱斯曼:自从8月以来,危机频发,我们看到的整个系统都要降杠杆。而降杠杆的过程如此痛苦是因为当市场因为恐惧冻结的时候,那些高度杠杆的公司要降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