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我们政府在国外的形象,其中有一个不好的方面,也是不透明,我们国家的政策法律不透明,别人对你没有信任感,靠猜,跟一开始对企业的印象差不多。这已经不是中海油一家在这么做,现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企为什么能够让西方赚那么多钱?第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给他们的业务带来了机遇;第二,他相信我们的管理层,他认为不会胡来了;第三,我们能够把我们说的东西兑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国企和以前的不一样了。同时国企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现在光听说中央企业交税增加了多少,利益增加了多少,这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竞争力。
其实现在的垄断企业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纯粹垄断,比如说中石油、中石化和我们之间就有竞争。第二,石油行业是高风险、高技术,也是高资本投入的行业,风险有多大呢?我举个例子,在海上,全世界的勘探成功率一般30%算高了,就是说打100口井,有30口井能发现资源就是非常高的成功率了。那么在海上这一口井要多少钱呢?我们贵的可以达到两千万美元,便宜的也是七八百万美元。咱们不用说打很多井,如果说运气好,30%赶在前边一部分,你可能就不会倾家荡产,如果你要赶到后边去,那就完了。我举个例子,中信泰富的荣智健,他的资金实力很强吧,但是打两口井就走了,太贵了,几千万美元扔进去了,什么也没有,如果说要咱们运气好,像踢足球,一脚踢进了,这就行了。所以说做这件事要冒风险,冒风险得有实力,这是一。
第二,国内也不是完全垄断,外资可以进入这个行业,有很多其他资本也进来了。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我们之间怎么做,我也可以上陆,他也可以下海,为什么我们互相不做呢?就是风险太大,我的长处不在那儿。比如我们现在在国内,要自己到国土资源部申请土地,他们会规定公司一年要交多少钱,三年必须投入多少,你不投入就要收回来。你就放那儿三年,还得年年给钱,谁去申请都可以。中石油前些日子说他们要下海,很难。我们为什么不上陆?也有这个问题。陆地面积很大,我花这个钱干吗?我也没有比别人本事更大,所以总要考虑自己的强项在哪里,风险能不能承担得起,不是国家封闭起来不让我们互相做。也有一部分民企在石油行业做下游的批发、零售,但确实没完全放开。但是我想民企也不用太不高兴,其实中海油是中央管的企业,拥有进口权也就是在两年前的事,我们在海外生产那么多油,在朱镕基总理在任的时候,我们曾经在会上汇报我们的石油运不回来,他都吃惊。因为我们没有进口权,这属于国家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但是,最终进口权要放开的。而且在石油行业里,民企一定是拾遗补缺的最好选择,从全球看也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