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役目标:断国民党一指
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毛泽东历来主张多打“围歼战”少打“击溃战”。那么什么是围歼战?围歼战指把敌人围起来,然后再加以歼灭。这是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作战时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战术。这种形式,与革命力量的相对薄弱,反革命力量的相对强大有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军事战术。在市场竞争中什么样的营销模式是最好的?相信再高明的营销专家也无法回答。但是如果说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反对。那么就从符合中国国情的军事战术中去寻找我们营销商战中的最好吧!
在《中国炮兵传奇》一书中描写直罗镇大捷红军落脚陕北时写到:在直罗镇西南的一座高山坡上,30多位指挥员看地形,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罗荣桓、徐海东……毛泽东还是那样高挺、瘦削,但气色很好,面庞红润,声音极响亮:“同志们,地形都看过了,怎么样啊?我看这儿是打大歼灭战的好地方哟!自从我们中央红军胜利来到了陕北,同红15军团会合之后,我们的老对头蒋介石有些不服气哩。他的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结果还是被我们甩掉了,他们不甘心,想乘我们立足未稳,将我们一口吃掉哩!德怀,说说敌军的部署吧!”
作为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彭德怀指点着面前的千山万壑说:“国民党的五个师,分南北两路,向我们扑来,南路是杨泉源的117师、108师和111师,北路的敌人兵力最强,先头部队为牛元峰率领的109师和董英斌的106师。军委决心首先消灭牛元峰的109师,然后吃掉尾随其后的106师。具体部署为:红15军团利用小部队将敌诱入直罗镇后,负责拦头,切断敌继续北进的道路,红1军团4师迅速堵尾,切断牛之退路及与106师的联系,红2师冲腰,利用有利地形,狠狠地打在牛元峰的七寸上……”
彭总讲明了战役决心后,毛泽东又强调说:“这是我们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汇合后联合打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记住,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要的是干净利索的歼灭战,为中央扎根陕北举行一个奠基礼嘛!”
1935年11月20日,在飞机的掩护下,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兵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以一部兵力节节抵抗,逐渐将敌诱入直罗镇,进入了红军预设的战场之内。11月21日子夜,红一方面军主力分别由待机位置向敌展开,并于拂晓时突然向敌发起进攻。第1军团从正北和西北方向,进攻直罗镇北山,断敌退路;第15军团从西南、正南和东南三个方向,进攻直罗镇南山及东南地区,阻敌东逃。激战至14时,敌第109师大部被歼,其残部500余人退入直罗镇东南土寨负隅顽抗。此时,敌东西两路援军已迫近直罗镇。
为继续歼敌,红一方面军以少数兵力围困敌第109师残部和阻击西援之敌第117师,主力则向西迎击东援之敌第106师、111师。该两师遭我阻击后,因害怕被歼,于23日纷纷沿葫芦河西撤。红一方面军乘胜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歼敌第106师一个团。被我军包围在直罗镇东南土寨的敌第109师残部待援无望,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24日上午被我军全歼,击毙敌第109师师长牛元峰。109师全师和106师的一个团覆灭,彻底打乱了敌人进攻陕北的部署,迫使敌108师、111师不得不退回甘肃境内;东路侵入的杨泉源117师也退出了鄜县。
集中兵力,直罗镇战役大捷!
)第二节 集中兵力:国民党损失30个旅
1946年6月,国民党军拖延已久的全面进攻进入临战状态。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铁路干线为延伸线,关内主力由南向北进攻,在进攻中削弱中共军队,逐步将关内中共势力压迫至华北地区聚而歼之;关外则以控制东北核心地区,占领南满解放区为目标。
在中原,在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前夕,我中原解放区主力分兵三路轻易突破国民党军经济封锁的警戒线进入蒋管区腹地,而处在静态进攻准备中的国民党军主力根本无法实施长距离追击和拦截,从而使其在追击行动中,如国民党战史所述:“欠机动,常不能适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致匪常得乘隙流窜”,结果不但丧失战略、战役的宝贵战机,而且浪费大量有生力量。
在华东,解放军虽分为山东、华中两个集团,但均将主力(野战军)置于机动位置,敌在混乱的攻防救援中连续遭袭,最后竟以解放军七战七捷、国民党军损失6个多旅而告终。
在华北,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乘国民党郑州绥署追击解放军中原军区未归,就主动出击陇海路歼敌,国民党郑州绥署未等主力回师即企图与徐州绥署合击,结果由于配合不当又在定陶战役战败。如国民党战史所述:“国军各部均系避重就轻,以夺取张家口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