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毛泽东谋略市场应用营销制胜> 第13章 蘑菇战术与组合营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蘑菇战术与组合营销(1 / 4)

)第一节 我军的作战方针就像“农民推磨”

疲劳与恐吓敌人。例如动员民众坚壁清野,使进攻之敌饥疲不堪,又如将游击队分为数起,或派遣许多游击小组,不时进袭驻止之敌,使之一夕数惊,发生疲劳情绪,然后选择适当之时机袭击之。若敌人虽多,但素质不良,指挥者懦弱,则散播谣言,虚张声势,以增加其动摇,然后举行袭击。

“蘑菇战术”就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这种方法,刘伯承元帅又把它称作“猫盘老鼠”,他曾经说过:同强大的敌人作战,要像猫盘老鼠一样,盘软了再吃。盘的过程,就是调动敌人,将肥的拖瘦,瘦的拖疲,疲的拖垮,使其由强变弱。尔后集中兵力,加以各个歼灭。无论是“蘑菇战术”,还是“猫盘老鼠”,一个同样的谋略思想就是将通过主动的方式将对手在被消灭之前先从精神、体力、资源等各方面搞垮,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消灭敌人。成功的关键在于综合应用各种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条件。在市场营销中,我们也可以整合不同层面不同优势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达到销售的目的。

1947年春,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遭到破产后,将兵力向我解放区的两翼收缩,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

在陕甘宁方向,蒋亲莅西安,布置了上百架美制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于延安周围,并调遣了34个旅约23万人马,由国民党当时在全国最大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在南线主攻,宁夏的马鸿逵集团、青海的马步芳集团和榆林的邓宝珊集团分别在西线和北线配合,企图一举占领延安,聚歼解放军于陕甘宁地区或将解放军主力赶到黄河以东。我陕甘宁野战部队当时只有6个旅2万余人,装备较差,弹药不足,明显处于劣势。

情况危急,形势不容乐观,大家疑虑重重。毛泽东针对这些情况,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背了很重的包袱,包袱里尽是金银财宝。一天他碰见了个拦路打劫的强盗,上来便要夺他的财宝。当时那人有两种对付方法,一是舍不得放下包袱,跟强盗对打,手脚不灵便,结果就会打不赢。这样有可能被强盗打死,其金银财宝也丢了。反之,如果把包袱扔掉,轻装上阵,动作灵活了,使出十八般武艺,跟强盗拼个你死我活。最后,不但能把强盗打退,还可能把强盗打死,然后把扔在道旁的包袱捡回来,这样也就保住了金银财宝。

故事讲完了,毛泽东对大家说:“对于蒋介石、胡宗南的进攻,我们一定能够打败它。问题是怎么个打法。现在我们要暂时放弃延安,让敌人背上这个包袱,使自己打起仗来更主动、更灵活,这样就能大量消灭敌人,到了一定的时机再举行反攻,延安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手里。”那么,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作战呢?毛泽东胸有成竹。他给大家解释:现在我们面前好似有三个对手,一个强手,两个弱手。你先把两个弱手一一打倒,剩下那一个,前后失去了照应,他就孤立了,胆怯了,强手就变成了弱手,一打就能倒。把弱的消灭了,强的也变弱了;把分散的打了,集中的又要分散。因此,此次作战,我军的方针是作一个磨盘的磨心,用来牵敌人,磨敌人,使他们疲劳不堪,然后再寻机会歼灭他,如此过上一年光景,情况就会好转。毛泽东的一席话,使大家心悦诚服,疑虑渐消。就这样,为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局,毛泽东谢绝了周围同志要他转移的好意劝告,不顾安危,留在陕北敌人的眼皮底下,导演了一场蔚为壮观的“蘑菇战”。

蘑菇战术的基本特点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

)第二节 蘑菇战陕北三战三捷

1947年胡宗南以25万大军进攻陕北,敌人十倍于我,情势非常严重!毛泽东大笔一挥,亲自点将。让当时担任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的彭德怀同志挂帅出征,指挥西北野战军2万余人作战。彭总临危受命,不负厚望,取得了西北三战三捷的胜利,扭转了西北战局。

首先是一战一捷:

1947年3月19日凌晨,我最后一支防御部队全部撤离延安。当日,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在此之前,我军鏖战7昼夜,歼敌5000余人。好大喜功的胡宗南为了向他的主子表功,在占领延安后,搞了一些假的战俘营,和大量的被我军有意遗留的物品搞展览,让记者参观,但假的就是假的,内心的空虚和恐惧,使他有一种心理,那就是急于寻找我野战军主力,以求决战。

3月19日,我第1纵队受令在安塞以北地区集结,并派出1个营,往延安西北方向担任诱敌任务;又命令我军五个旅的兵力,即第2纵队和教导旅、新4旅,在青化砭一带集结待命。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六七十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