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日本商业四百年> 第47章 亘古未有的奇怪战争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亘古未有的奇怪战争 (2)(1 / 3)

在日俄战争前后,中国的铁路事业大发展,全都是拜西方“好友们”所赐。沙俄在东北,德国在山东,法国在云南、两广都不计成本地帮助大清朝修建铁路,“助人为乐之心”路人皆知。

像后藤新平这么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机会呢?他给日本军部写信时表达了自己对开发东北的规划理想:修铁路、开煤矿、发展电力。不用五年,东北一定是处处好风光,遍地是劳工。

日本政府对这个建议非常首肯,要后藤新平全权处理东北。

1907年左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正式成立,后藤新平担任总裁,与此同时,他开始大力实施自己的野心勃勃的商业掠夺计划。

在后藤新平内心,他不是只想做一个铁路工程师,他的梦想是做满洲之王,铁路只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在后藤新平的主持下,东北的铁路从西方引进最先进的技术,据说连枕木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当然,建成之后,所有的收入都进到了日本人的口袋。接下来,后藤新平开始开发铁路沿线的城市和地区,海港、口岸、物流,包括旅游和酒店、妓院,种种行业后藤新平都拼命霸占,然后以极为优惠的价格交给日本本土的公司来经营。除此以外,后藤新平开学校,继续在东北完成他的文化殖民策略。

当然,这个强大的理想凭借后藤新平一个人无法完成,他一边全力支持日本本土企业进驻东北,一边开始广招“人才”。

后藤新平的人才观很有意思,了解之后,你或许知道,为什么当年中国会如此羸弱。

必须用那些低调、有思想之人,争名逐利的,不要。

要圆滑的人才,固执己见者免谈。

要有朝气,最好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样”的纯爷儿们。

在这个标准之下,满铁公司里汇集了一群心狠手辣,为了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才。后藤新平自己说:“我们这里没有知识分子,一个都没有。”

人才招来之后,后藤新平根据业务的范围,不断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大约一年之后,经过几轮整合,满铁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总务部、运输部、矿业部和行政部。最有趣的就是这个矿业部。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特务机构,常常四处调查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情况。1908年到1909年的一年间,这个机构对鞍山附近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占据了资料之后,满铁主动出击,四处贿赂中国官员,扩张了几十处矿区。

后来,也是这个特殊的机构又对中国的蒙古、延边等地展开公开或者潜伏似的侦察,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大力援助。

再见,天皇!

我们再来说下金融业。从1878年开始,涩泽荣一就推动有三井参股的第一国立银行在朝鲜开设分行,到日俄战争结束后,这家分行居然成为了当地最大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它负责发行货币,制定朝鲜的金融政策,俨然是这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另一方面,第一国立银行也具备商业银行的功能,为在朝的日本公司提供贷款和保险等。

有了金融的保障,日本商人在朝鲜更是如鱼得水,四大家族纷至沓来,在“帮助朝鲜实现工业化”的名义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业务,比如海运、铁路、电报等。

而这些商人的背后支持者则是政府中的重臣伊藤博文。到了日俄战争结束,伊藤博文辞去了首相的工作,当起了朝鲜统监,换句话说,就是这里的土皇帝。随后,三井等跟伊藤博文关系密切的家族企业进一步地渗透到朝鲜中来,赚取暴利。

换句话说,商业利益的驱动,引发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战争,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

伊藤博文在朝鲜一手遮天之后,就开始向大清朝继续渗透。此时,日本的力量已经强大到连俄国人都礼让三分,在日俄战争之后,他们彼此协调,共同侵吞在中国的商业利益。1909年10月20日,东北的一份报纸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前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将乘东清铁路总局之专列,于25日下午11时从宽城子站(今长春火车站)出发前往哈尔滨,会见俄罗斯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安重根的朝鲜年轻人也看到了这条新闻。

伊藤博文临行前对外说去中国旅行观光。10月14日下午5时20分,他从日本大矶车站乘上开往下关的列车,16日在大阪乘铁岭丸商船从百舌鸟港出发,18日到达中国大连。10月21日,伊藤参观了日俄战争时的旅顺203高地;24日他参观了日方“满铁”经营的抚顺煤矿,当日伊藤到达奉天(今沈阳市),在会见中国地方政要时,他施压道:“此次在哈尔滨与俄财相会谈,是要探知俄国政府的态度。这事关日俄在满洲的利益,更会影响大清的政策……如果日本不从满洲击退俄国人,贵国主权便难以确保,那么今天的情形如何是可想而知的。日本付出了20万人的性命和数十亿元的财力,才取得了今日的结果。”毫无疑问,伊藤博文无理的言论正是出自日本商业的考虑。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