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日本商业四百年> 第40章 我们的惭愧与膜拜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我们的惭愧与膜拜 (1)(1 / 2)

一边是崛起,一边是悲鸣

从我们前面的描述中,一方面,你几乎能看到日本所有企业家都在使尽浑身解数地发展生产,造船、海运和金融业都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另一方面海外战争的掠夺也刺激了日本国内财阀的迅速崛起,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国内经济,给那些产业巨子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日本能取得胜利。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小兄弟,跟在老大哥屁股后边跑来跑去。虽然在悠长的历史中,日本也曾企图从中国人身上捞点便宜,但无疑都是以失败告终。

虽然经过了明治维新的锐意改革,日本的实力今非昔比,但大清朝也没闲着,洋务运动从表面上看,也让这个古老的国度走向了工业化。

军事实力常常是经济实力的晴雨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

先说日本,正式编制的陆军总共有7万人,分成7个师团。到了打仗的时候,日本动员的兵力加上守备军总共算起来理论上有23万,实际人数超过24万。这支队伍统一编制为国军,统一训练,士气非常高,是真正的虎狼之师。

清朝的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两支队伍。第一个就不用说了,基本上就是世袭了200多年的队伍,有29万人左右。绿营是汉人组成的军队,总共有54万人,驻扎在各省帮助维持治安。说起来,八旗和绿营那可是历史悠久(不是夸奖),都有200多岁了,从弓箭刀枪的冷兵器时代,一直到坚船利炮的近代,清朝的军队体制就没发生过什么变化。到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军的腐朽、落后更是表露无遗。

后来我们的大清朝决定发愤图强,各个地方权力集团的领导成立了自己的雇佣军,包括淮军、湘军等,大家都不陌生,这支队伍被称为“勇军”。满族同胞也不甘落伍,他们从八旗里面挑选了一些精英组成了著名的“练军”,配备西式武器,接受西式的训练。“勇军”和“练军”都算上有35万人,一旦开战,加上动员起来的军队能达到98万人。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海上的实力。

日清战争(甲午海战,我们从日本的角度来称呼这场战争吧)开战之前,日本有军舰28艘(约57.6万吨),水雷艇24艘(1 400吨)。等打起来之后,日本发现战舰不够用,又找了4艘商船充数。

而大清朝从1875年开始建设海军,从英、俄等国购入了大批军舰。到了日清战争之前,清朝的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个水师,军舰总数82艘,水雷艇25艘,实力优于日本。其中,北洋水师最强大,定远号、镇远号都是重达7 350吨的巨舰,而日本的主力舰松岛号不过4 278吨。但要是从速度、火力方面来看,日本占一定优势。

最重要的是,清朝海军的管理方式非常落后,这几支水师分属于不同的领导,从来没有协同作战过。除了北洋水师比较强悍以外,其他都外强中干。

其实在日清战争之前,政府本来是要大力扩张海军建设的,可惜我们的老佛爷要办大寿,修万寿山,给海军的钱就扔到颐和园去了,也为北京的旅游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再来对比一下交战双方的心态。

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人民其实都不看好日本,英美等国认为日本必败,政权会被颠覆。日本人自己则满怀信心,坚信不成功则成仁。在开战之前,日本的大街小巷做足了宣传工作,一首咒骂清朝的歌曲广为流传,歌词的大意是,中国虽然是礼仪之邦、孔孟之乡,但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恃强凌弱的国家(天地良心!),必须遭到惩戒。还有很多书店张贴了留着辫子、穿着草鞋、戴着有珊瑚装饰的帽子的清军被英明神武的日军追杀的海报。

再说中国,那时候几乎没人认为清朝会失败。特别是清朝自己,他们断定天朝上国消灭日本易如反掌,况且我中华帝国人多势众,就是每人吐口唾沫也能把小日本淹死在汪洋大海里。远在1892年,《纽约时报》还刊登了一则新闻称:“中国开始发生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毫无疑问,这种变化在今后若干年里将对整个中国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打开保守封闭的枷锁,将中国带进人类进步历史的前沿,总之,将超越过去50年变化的总和。”这篇报道说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光绪皇帝开始学英语了!

外国人的逻辑很简单:光绪帝开始学英文,之后,中国就会大踏步地向着近代化迈进,再过几年,超英赶美都不是难事了。

他们太不了解大清朝的国情了。有趣的是,同样欢呼雀跃的还有大部分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坚信光绪皇帝的努力会让大清朝浴火重生,用强大坚硬的翅膀遮盖全世界。

很快,甲午战争证明了我们国人的可笑,而且这种可笑又一再被我们自己的肤浅所印证。

在开战之前,日本海军忧心忡忡,因为从军舰数量上来看,中国略胜一筹。但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却认为日本必胜,他的理由很简单:大清朝的军舰上有晾衣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