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建立,必须要发展贸易。偏巧有一天,大隈重信怒气冲冲地跑来,跟他说:“洋人一直说咱们的蚕丝质量太差,你说怎么办?”
荣一哈哈大笑:“在下以前就是搞这营生的,我来想办法,改善蚕丝的质量吧。”
大隈还有些怀疑:“你有什么好办法?”
荣一说道:“引进外国的工厂设备,发展自己的蚕丝。”大隈重信点点头:“嗯,是个好主意,你去办吧,这可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官营的项目,一定要成功啊!”荣一坚定地点点头。
不久之后,一座占地1 000平方米的纺织厂拔地而起,滚滚浓烟从巨大的烟囱里不断冒出,300多名纺织女工在外国技术人员的领导下每天忙碌在从法国进口来的生产线上。
纺织厂建立之后,荣一还有了一个新职务——制丝厂主任。
比起朝廷里的工作,这个职务更让他兴奋,每天都混在工厂里,监视财务、了解生产,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他当主任兴奋的时候,政府决定让荣一担任大藏省大丞,全权负责改革各机关的财务工作。这也是个实打实的活,光凭扯淡拉关系是不能完成的,必须要懂得财务制度。荣一一直自学英美的会计学,这回总算用上了。他三天三夜没睡觉,起草了一份文件,规定各个部门官员用钱都必须得到大藏卿的认可。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非常支持这个规定。可是别的官僚受不了了,心说老子在城里吃西瓜都不要钱,为国奋斗这么多年拿点钱都要审核?这帮官僚跑到荣一家门口破口大骂说他假公济私,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荣一面对众骂淡淡地说:“这个规定是我起草的没错,但经过了伊藤公的确认,你们不高兴也没办法。再说了,这是按照美国财务制度作的规定,日本要想发展必须学习。你们想阻碍日本发展吗?”这下那些反对的官员们不敢说话了,谁也不敢担上阻碍日本前进的罪名啊。
平息了众怒,伊藤博文很高兴,说要请荣一吃饭。而涩泽荣一严肃地说:“改革官僚财务制度只是国家发展的一小步,我认为,真正让日本变得强大的重要动力还是实业。”博文点头称是,并告诉他,你有什么想法就去做吧,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朝中有人好赚钱
说实话,当时涩泽荣一能提出发展工业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那时候的武士们都喜欢带着刀四处浪荡,对经商很排斥,甚至很鄙视商人。在这种环境里,荣一同志能看到工业、商业的力量不能不说是种进步。为了完成这个理想,他和大隈重信等人制定了“殖产兴业”的宏伟目标。
不过,商业一发展,很多人就会过分追求金钱,忽视了人对社会的责任。荣一针对这种情况写了本书,告诉大家,商业最根本的目的不是谋求一己私利,而是要造福社会。这话虽然简单,但影响很大,现在的日本公司都以此为信条。比如松下幸之助也说过,企业创造利润是为了给员工谋福利。
正在荣一热火朝天地大干资本主义的时候,麻烦又来了。
那是明治六年(1873)5月的一天。当时的大藏省大辅井上馨怒气冲冲地跑进办公室,叫道:“老子不干了,老子不干了!”这位井上大人平日里就脾气暴躁,逮谁骂谁,人送外号雷公爷,成天以雷人为乐。
井上馨和涩泽荣一关系很好,或者说,是朝廷里的死党。
涩泽荣一很诧异,老雷公为什么要辞职呢?
原来,在19世纪70年代初,明治政府出现了分化。大体上,官僚们分为武力派和文化派。前者张牙舞爪,随时准备出去打架,消灭别的亚洲国家;后者则比较低调,主张观察时局,待机而动。
井上馨属于有文化的人之一,涩泽荣一属于有文化的人之二。
1871年,一大批文化派出国考察,暂别首都,日本政界成了武人的天下。留守的文青井上馨备受排挤。等这帮留学生回国之后,朝廷又开始旷日持久的斗争,有人说,日本已经崛起,出兵打中国台湾、打韩国吧!也有人说,日本刚刚挣了点钱,别瞎浪费,还是攒几年再说吧。
表面的斗争引来的是无数官员的宦海沉浮,有人扶摇直上,比如大隈重信、大久保利通;有人收拾包袱回家,比如西乡隆盛。
井上馨也成为辞职下野的人之一,涩泽荣一很快又成为其中之二。
对三井家来说,这才是一件很二的事。因为涩泽荣一和井上馨跟他们的关系最密切;而大隈重信和大久保利通是三菱的死党。所以,三菱在沉淀了几年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机。
1871年11月8日,有六十多个琉球人在海上遇难,后来漂流到了中国台湾,台湾当地居民以为是外敌入侵,把他们抓住剥光了衣服,最后杀掉了50多人,有十几个人侥幸逃脱。按说,这事属于中国内政,但日本外务省和当时正在琉球出使的鹿儿岛县知事大山纲良向政府进言,要给琉球人讨说法(无耻!)。
1873年,日本使节出使中国,天皇特意把使臣叫到跟前,厚颜无耻地说:“告诉他们,中国伤害了我的国民(数次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