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完成了一次资本的大迁徙,究竟是欧洲人好战的性格咎由自取,还是因为别有用心的银行家从中挑唆,都有可能,也都不能肯定。但是最终的事实是:由于一战,欧洲的繁荣开始消失,而刚刚崛起的美国开始上位了。先来看看欧洲因为战争欠了多少债吧。根据资料统计,这场战争所有参战国总共耗费1 860亿美元,其中德国花费390亿美元,而美国和协约国花费1 230亿美元,这种巨额的花费对于欧洲经济是毁灭性的打击。其中英国向美国的借债达到74亿英镑。这场战争耗费了英国此前200多年来积累的财富。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辉煌一去不复返。而作为战胜国的英、法,把所有战争的怒火撒在德国身上。德国作为战败国将丧失13%的领土,赔偿32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外加每年5亿美元的利息;出口产品被征收26%的额外费用,丧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陆军只能保留10万人,海军主力战舰不得超过6艘,不得拥有潜艇、飞机、坦克或重炮等攻击性武器。这种停战条约德国绝对不可能遵守,甚至连美国总统威尔逊看到这份协议后,也皱着眉说:“如果我是德国人,我想我绝不会签署这份协议。
”在签署这份协议的时候,德国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未来再次发动战争。而这正给了已经迁移到美国的大财团们再一次发战争财的机会。在签订《凡尔赛和约》之后,美国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欧洲的重建,因为这关系到欧洲参战各国对美国的债务偿还,德国的赔款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集中和突出的体现。一战期间直到战后初年,美国给协约国集团的17个盟友们提供了一大笔贷款和预付款,还供应了谷物、棉花等各种物资,欧洲由此欠下美国战债。英、法、意、比等战胜国肯定不想自己还债,于是就想把债推给德国,让德国先赔偿英、法等国战争赔款,然后英、法再把这些战争赔款用于偿还战债。可问题的关键是,德国以目前的状况根本无法支付战争赔款,而英法也就无法偿还战争债务。于是在这个三角债中,英、法一起倡议:鉴于德国目前的状况,干脆就把战争赔款和战债一笔勾销算了。美国人心里明镜似的:英、法的做法就是赖账,如果德国赔款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战债也无法顺利偿还。事关自身利益,美国不得不介入进来。
除了债务问题,美国大财团们考虑得还非常清楚:未来如果欧洲经济复苏缓慢,美国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因为当时欧美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没有欧洲的复兴,美国的出口也无法像战争时一样持续,经济增长也会陷入停滞,因此振兴战后的欧洲符合美国财团们的最大利益。另外,当时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共产主义兴起,资本家们害怕欧洲的衰退会让共产主义在欧洲发展起来,因此美国也希望欧洲通过经济复兴,抵抗共产主义苏联。诸多因素驱使之下,美国帮助欧洲,特别是德国重建的“道威斯计划”迅速出炉了。“道威斯计划”与英法等国对德的野蛮强制掠夺不同,这个计划用美国人一贯喜欢的合同方式来体现资本的“意志”。但是美国的大财团并不是“善人”,他们希望把德国人永远变为“债奴”,永远为美国的银行“打工”。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道威斯计划”的内容: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 8亿金马克(折合1.9 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年)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1928~1929年)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 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这个计划说来比较费劲,但是实际上很简单,就是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支付英、法战争赔款,英、法再把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还给美国,资本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美国。
这与当年独立战争后汉密尔顿重组美国债务的手法极其相似,看似什么都没做,总债务并没有减少,但是债务的复杂性降低了,原来多国都欠美国的债,可现在只有德国欠美国的债了,债务种类少了。这样,美国只要振兴德国的经济,就能提振债务信心,就能变不良资产为优良资产,同时解决战争债务问题。同时“道威斯计划”还有第二个好处,这是一个更为隐蔽的好处:德国的衰弱让欧洲大陆出现不均衡态势,如果法国复苏成为欧洲霸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美国没什么好处,所以要让德国在美国的控制下复苏,让欧洲恢复各种势力的均衡,这才是美国财团的根本利益。第三个好处也很不容易察觉:由于“道威斯计划”使美元渗透入欧洲各国,让美元成为欧洲认可的货币,让欧洲依附于美国的经济。对德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