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正是如此,未来的市场上欧元持续升值,美元持续贬值。我估计,当时包括高盛在内的美国财团已经打算大举做高欧元了,这帮人做高欧元就要建仓,可是在现货市场建仓显然不合算,那样会让他们购入欧元的成本上升。怎么办?就是用希腊国债这种办法建仓。两年一晃就到,2002年12月底的时候欧元涨了,1美元=0.95欧元,希腊政府拿110亿欧元给高盛,高盛用其中的95亿欧元从外汇现货市场换了100亿美元给了希腊政府,自己手里净胜下15亿欧元,真的赚大了。故事到这里还没完,你想想两年希腊就赔了15亿欧元,还能还得起债吗?根本不可能啊。希腊只能借新债还旧债,同时为了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好看,还要按照原来的办法,继续搞。于是希腊又找到高盛,说能不能按照老办法再帮我多发点债?高盛说:行啊,不过你这次就得提高利率了,大家知道你借钱太多了,不提高利率我的客户不买啊。希腊政府为了发国债,只好答应了高盛的要求。这回希腊政府得多借点,你帮我发200亿欧元的国债。高盛说没问题。
为了掩盖债务,希腊还必须看空欧元,于是高盛跟希腊政府协商,按照1美元=1欧元的比价,现在我给你200亿欧元,两年后即到2004年的时候,你给我200亿欧元,我给你200亿美元,然后你再去还钱,这样你还不用在负债表上体现出来多借的债。希腊政府这次更“感动”了。可事实是,欧元还要升值,美元还要贬值。到2004年12月底的时候,1美元=0.736欧元了。希腊政府给高盛200亿欧元,高盛又拿其中的147亿欧元,从现货外汇市场换了200亿美元给了希腊政府,自己又留下了53亿欧元。由此可见,高盛真是够黑的。以上这些都是比喻,不是真实的交易细节,只是举例说明。但是希腊政府为了掩盖资产负债表的难看,必须持续不断地被迫买入看空欧元的“货币掉期交易”合约,随着欧元的不断升值,就像吸毒一样,债台越筑越高。所以,作弊仅仅是掩盖问题,债务本身并不会消失。相反,就像圆一个谎需要撒一个更大的谎一样,希腊不得不制造更多的“货币掉期交易”掩饰债务、掩饰赤字。这加重了希腊的债务负担,使希腊深陷坏账漩涡而无法自拔。
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 .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牵线希腊与15家银行达成货币掉期协议,帮助希腊掩盖真实的赤字状况,使得10年来,希腊一再低报其预算赤字数目,导致当前的债务危机。资本的贪婪是无限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高盛知道希腊政府就像吸毒一样无法自拔之后,就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创设希腊国债CDS。什么是CDS呢?CDS中文叫信用违约掉期,有的报纸说CDS等金融衍生品就是像保险一样的金融产品,的确,购买了这些金融衍生品你会在发生损失时得到补偿,就好像是买了保险,但是问题是金融衍生品的运行机制与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并不一样。传统保险产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就是说你买了保险,如果你出现危险,那么就会由所有买了保险的人跟你一起分担损失,即使没有出现事故的人,也要承担这种责任。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花了很少的钱买保险,但能获得很大的保障,因为不会每个购买保险的人都出现问题。但是像CDS这种金融衍生品就不是这个机制了。实际上CDS就是一份看空的合约,如果你既买了看多的合约,又同时买了看空的合约,如果数量一样,你还是亏钱的,因为你还要交手续费。所以CDS根本不是保险,因为它的性质不是互助的。再回到希腊国债CDS,一般的CDS合约分为买合约和卖合约,希腊国债CDS也是一样。比如说,买卖双方约定,100亿美元的希腊债务保险,买方需要向卖方每年支付10%(10%是一个基本的收费标准,也算是行规)的保费,也就是说每年向卖保险的支付10亿美元。如果希腊还不起债,卖方就要支付给买合约的人100亿美元以弥补损失。这话乍一听挺合理的,实际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儿。高盛先是向很多国家的银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德国的银行推销希腊CDS产品。为什么呢?因为要想击溃欧元,必须把德国拖下水。
高盛对德国银行说:如果你设立了希腊国债CDS,就能每年收到10%的保费,这多值啊。如果你是德国银行的人就会想,的确挺好,国家的债务一般都有保证,怎么会赔本呢?于是你就问高盛,我卖给谁呢?高盛说,你不用着急,我帮你卖,因为希腊国债就是我发行的,买国债的我都认识,你给我一点点提成就行了。德国银行说这不错,那你就帮我弄吧,我给你提成。高盛哪是帮别人卖CDS啊,其中最大的买家其实就是他自己。于是高盛持有了大量的希腊国债保单。同时,很多银行看到这个买卖有利可图,也创设了希腊国债CDS,最后使得保单总价比希腊国债还多很多倍。与此同时,欧洲经济蒸蒸日上,大家对希腊还款越来越有信心,于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