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第一家族> 第23章 塔贝尔的讨伐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塔贝尔的讨伐 (1)(1 / 2)

1893年,一直在法国为《麦克卢尔》杂志撰稿的艾达·塔贝尔回到美国,成为杂志主要撰稿人,后来还成了总编辑。可能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从此,她的命运与标准石油公司,与洛克菲勒纠结到了一起。

《麦克卢尔》杂志的风格,与中国前些年盛名一时的《财经》有些类似,以揭发政治经济黑幕见长。

1901年年初,杂志创始人麦克卢尔写信给杂志总编辑艾达·塔贝尔,认为讨伐托拉斯公司既是杂志的使命,更是杂志获得公众认可、扩大发行量的捷径。于是,编辑部上下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商议,到9月,塔贝尔终于获得突破,找到了一个可能让杂志声名鹊起的报道对象,报道揭批托拉斯的代表——标准石油公司,揭发洛克菲勒。

在征得老板麦克卢尔的批准后,塔贝尔开始了调查。

塔贝尔是在油区的繁荣与破产中长大的。她的父亲曾是位油罐制造商,长期与美孚公司抗争,但以痛苦的失败而告终。当年迈的父亲得知塔贝尔要为《麦克卢尔》调查美孚公司时,他乞求女儿:“别干那事,艾达,他们会毁了这家杂志。”在华盛顿的一次晚宴间,一家与洛克菲勒结盟的银行的副董事长将塔贝尔叫到一边,向她提出有关《麦克卢尔》杂志财政状况的问题。这似乎是在礼貌地威胁塔贝尔,要她放手。塔贝尔尖刻地回答:“很抱歉,这对我丝毫没有意义。”

塔贝尔当然不会罢手,不过,她也很难下手。尽管她坚信自己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报道,但标准石油公司几乎无法接近,他们高管团结一致,铁板一块,多少家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善意与不善意的,都无果而返。

也算是天不负有心人吧,马克·吐温出人意料地帮了塔贝尔的忙。

罗杰斯与马克·吐温是亲密的朋友,在前文罗杰斯章节有专门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1901年11月,罗杰斯看到了《麦克卢尔》准备刊登公司历史的广告,就请马克·吐温去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马克·吐温也是《麦克卢尔》杂志社的朋友,就去问麦克卢尔,最后三转两转,马克·吐温安排了塔贝尔同罗杰斯的会面。

1902年1月,塔贝尔见到了罗杰斯。事前,她对面对面地与这位标准石油公司的大亨会面还有些忐忑不安。然而一见面,罗杰斯热情地招呼她。她马上感到,他“无疑是华尔街最英俊最杰出的人物”。他们很快就一见如故。原来,当塔贝尔还是个小女孩时,罗杰斯不仅也在油区同一个城里经营一家小炼油厂,而且就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他告诉塔贝尔,他为了攒钱买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不得不租房子住,这在当时就等于承认自己在生意上是个失败者。他说,他还很清楚地记得塔贝尔的父亲和“塔贝尔油罐商店”的招牌。

罗杰斯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可能是诚心实意,也可能是善于揣摸别人心理,事先作了充分准备,并成功地迷住了塔贝尔。许多年以后,她还亲切地称他为“在华尔街升起自己旗帜的海盗中最优秀的一个”。看来,媒体人终归还是单纯的。

随后的两年中,塔贝尔定期与罗杰斯会面。她会被领进一个单独的会客室,标准石油公司禁止来访者相互碰面。有时,还允许塔贝尔使用百老汇大街26号的一张办公桌。她向罗杰斯追问一些事件,罗杰斯则向她提供各种文件、数字,向她解释、说明。

罗杰斯对塔贝尔出乎意料的坦率。比如,有一天,她大胆地问他,标准石油公司是如何“操纵立法机构的”。罗杰斯回答说:“哦,当然我们得想办法。他们到这儿来,要我们为竞选基金捐钱,我们捐了,当然是作为个人……我们把手伸进兜里,给他们相当多的钱供选举用。这样,当某一法案有损于我们的利益时,我们就去找财务管理人,说:‘现在有这么一个法案,我们不喜欢它,希望你们照顾一下我们的利益。’每个人都是这么干的。”

罗杰斯为什么这样乐于帮忙?有人说这是为了报复洛克菲勒,他俩已经闹翻了。他本人的解释更为现实,他对塔贝尔说,她的文章“将被看成对标准石油公司的权威描述”,由于她无论如何都要写,所以,他要竭尽全力使有关公司的事实“显得公正”。罗杰斯还曾暗示,他或许可以安排一次对洛克菲勒的采访,但始终没有实现,罗杰斯也从未解释为什么。

塔贝尔的总体目标是写一部“叙述性的标准石油公司史”,“不打算引起争论,而是尽量生动、戏剧性地描述这个巨大的垄断集团”。

不管塔贝尔最初的打算是什么,她的文章从1902年11月开始在《麦克卢尔》杂志上陆续刊登后,就像投下了一颗炸弹。月复一月,她向人们讲叙标准石油公司如何搞阴谋诡计,如何索要折扣和巨款,如何进行残酷竞争,如何一门心思地赚钱,如何不断逼迫独立生产者就范,等等。

塔贝尔的文章成了全国性的话题,并引来了更多人向她提供材料。最初几个月过后,塔贝尔回老家泰特斯维尔探望家人。她说:“真有意思,事情已经干起来了,而我没有遭到绑架或像一些朋友预言的那样受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