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第一家族> 第5章 女神阿莱扎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女神阿莱扎 (2)(1 / 2)

对洛克菲勒而言,既然家庭的罪恶无法避免,那就只能遗忘,遗忘不了就忽略,忽略不了就不去谈论。他的早熟、沉默寡言、忍辱负重,应该都与这样的家庭背景有关。当然,从成就大事的角度看,这样残酷的生长背景,也让他有了接受考验、战胜恶劣环境的心理准备。这样的逆境,加上妈妈从小培植的宗教信仰,使洛克菲勒在小时候,就有一颗超过同龄人的心脏,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处变不惊。

洛克菲勒的记忆充满了颠簸、流浪、贫穷、劳累、不忠、丑恶,这种种的不良记忆,迫使洛克菲勒必须早熟。他很小就替文化不高的妈妈记账,要在妈妈干活时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召集他们去教堂。洛克菲勒不仅要有担当,还要有管理能力。

此时,另外一些将改变美国商业的风云人物也正在成长着。

牛人时代

1835年,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英格兰,并在10年后移民美国。依靠铁路与电报,卡内基建立起了强大的钢铁王国。

1837年,皮尔庞特·摩根出生,银行业在他的手中被缔造成王国。

书写美国镀金时代传奇并奠定现代美国商业基础的三大巨人,簇拥着在5年间先后问世,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时代的杰作。

当然,如果算上人寿保险创始人海德亨利(1834)、证券与铁路的超级大牛人杰夫·古尔特(1836)、铁路大亨希尔詹姆斯(1838)、精肉加工先驱斯威夫特公司创始人斯威夫特(1839)、百货公司创始人瓦纳麦克(1839)等人,可能就更显得出时代呼唤,天公作美了。

当然,成为商业巨头,那还是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都要经过各种洗礼。不是所有人都有摩根的好运气,出生于豪门。卡内基曾经是个学徒工,而洛克菲勒则是个记账员。

“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什么?”

阿莱扎很惊诧地看着洛克菲勒。

母子二人对视了十几秒钟之后,阿莱扎明白了,儿子已经打定主意不念书了。所谓不想,只是对自己的尊重。

“那好吧。”

听到妈妈没有反对,洛克菲勒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我想去念三个月商业培训班,然后在镇上找工作。”

“呵呵,路都想好怎么走了,还美其名曰征求意见。”阿莱扎心里嘀咕着。她太知道自己的这个长子了。从7岁起,洛克菲勒基本上就承担常年不在家的父亲的工作,既要帮妈妈做家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带领他们去参加浸信会活动。与许多孩子相比,洛克菲勒不仅早熟,而且明白生活的艰难。

不过,生活的困难不是少年洛克菲勒决意辍学的原因。1855年5月初,洛克菲勒的爸爸给洛克菲勒写了封信,信中说自己可能无力供洛克菲勒完成中学学业,父亲希望洛克菲勒思考一下下一步怎么走。在信中,父亲暗示说,很多商人念个商业培训班后,就到小公司应聘去了。

其实,对洛克菲勒来说,父亲的信,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一直以来,家里的支出确实靠父亲给的钱。可是这些钱从来不稳定,时有时无,这让洛克菲勒心中很不是滋味。从记事起,除了偶尔与父亲有过快乐时光外,父亲给他的印象始终是不靠谱的,是不牢靠的依靠。现在,这个不牢靠的依靠明确告诉儿子,这个不牢靠的依靠,从1855年6月起,没了。洛克菲勒必须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弟弟妹妹。

既然这样,那好吧。洛克菲勒一边心中反复念叨这句话,一边也产生了一种释放感。当然,他还有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说服妈妈,允许自己辍学。过去,念大学是洛克菲勒的心愿,也是妈妈的心愿。现在自己不想继续念书了,总得有个过硬的说法才行。

在向妈妈表达之前,洛克菲勒还悄悄做一件事。他决定求证一下,是不是经过商业培训后,就可以去小公司应聘。

经过向几个长辈请教,也走访了几家公司之后,洛克菲勒得到明确答复,除非当货运工,否则商业培训是进入公司所必需的。

OK。

于是,洛克菲勒鼓足勇气,向妈妈摊牌:我不上学了。此前,洛克菲勒曾经表示,要读大学,妈妈是牢牢记住了长子的话的。这是洛克菲勒平生第一次向人摊牌。这时,离16岁生日还有两个月,离中学毕业还有两个半月。

在日后漫长的商业生涯中,洛克菲勒最擅长的手段之一,就是摊牌。与竞争对手摊牌,与合作伙伴摊牌,应该摊牌的时候,洛克菲勒从来没有心软过,犹豫过。谋定而后坚决行动,这样成就大人物的关键品质,洛克菲勒在16岁时就已经表露无遗。只是,这是洛克菲勒最艰难的一次。第一次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更要的是因为摊牌对象是自己的妈妈,一个自己平生最敬重与喜爱的人。

令洛克菲勒始料不及的是,妈妈稍一犹豫后,就答应了。“不过,我很想知道你的下一步打算。”

“我想去读商业培训,就是记账的那种。”稍稍犹豫一下,洛克菲勒还是加了一句, “对了,爸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