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法是存货管理中的一个有用方法。存货周转率指在某一个固定期间,已出售产品的成本除以存货持有量。它表示在这一期间企业的存货周转了几次。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应该注意的是,在上述计算中,存货平均余额是根据年初存货数和年末存货数平均计算出来的。由于存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年各月份的余额必然有波动。这样,按每月月末的存货余额来计算全年存货的平均余额显然较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要准确一些。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越强,资产管理水平越高。
存货的周转速度还可用存货周转天数这个指标来反映。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存货每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天数。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360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变现能力越强,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也就越高。
正因为如此,销售业特别重视存货周转率。走在大街上,人们经常会看到冬季还没真正过去,而冬季服装大拍卖的招牌就已经铺天盖地,在报纸上也常会看到这类广告。像这样的大拍卖销售法,看起来似乎是损失,其实不然。如果等到明年的同一季节,虽然销售能得二成,或二成半的利益,但是在明年同一季之前,资金就被冻结了,这是要考虑的一点。如果冬季末大拍卖时以成本销售,仍可用获得的资金购买春季服装来销售,再利用这些销售所得的资金,买夏季服装来销售。假设春服、夏服各赚两成,也就是以同样的资金赚了四成。但假如将资金闲置一年,就会使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也将失去赚钱的机会。
通过存货周转率指标,可以检查库存量是否恰当。如果资金周转次数多,利用的比例高,则表示资金周转好,销售顺利。但若比例过高就要加以注意了,因为,这表示库存量少,在销售时会发生问题。
企业对存货周转率的考察,最好结合ABC分析法,对不同类别的存货分别计算周转率,消除零周转存货,根据各类不同存货的不同要求,制定更有利于财务节约、更有利于管理的周转率。
2.存货的ABC管理法ABC分析法是存货管理中一个很有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只占存货种类一小部分(比如20%)的存货,通常代表全部存货价值的很大比重(比如80%)。所以,这种方法也被称为80:20法则。ABC分析法就是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把存货分成A、B、C三类,分别不同情况加以控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做出商业判断,与其对所有种类的存货付出同等精力进行分析,不如首先考察具有较少数量的第一类存货,这一类存货在全部存货中的价值比重最大;其次再考察第二类存货;最后才考察第三类存货。对于一个大企业而言,常有成千上万种存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的价格昂贵,有的不值几文,有的数量庞大,有的寥寥无几。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对每种存货都进行周密规划、严格控制,就抓不住重点,不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存货所占用的资金。ABC控制法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来的重点管理方法。
对ABC分析法,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比较陌生,不知从何做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懂得80:20法则,找出代表80%成本那部分的20%的存货,记住这些存货的特性。因为这些存货代表公司存货的最大部分,理应先受到重视。掌握了这些信息,财务主管就可以和采购、工程、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一起,确定更有效地采购和库存这些原材料的方法。这是执行ABC分析法的一条捷径,是能使企业很快取得明显效益的第一步。
第二步,把正在制造的每个产品中所有零部件分解开,然后不管零部件是自制的,还是外购的,根据其成本进行分类,分成三大组:A类、B类和C类。最贵的零部件列入A类,中等价格的列入B类,因此,进入C类的是所有剩下来的价格较低的零部件。每一类应列出每个部件的成本。在决定一个部件是不是A类、B类或C类部件时,应采用单价而不是总值。例如,如果一个企业要使用200万只螺丝钉,每只价值0.03元,尽管企业为此支出的总数达到6万元,但每只螺丝钉也只能依其单价列入C类产品。
应该指出的是,任何一个企业对存货的A、B、C类分解都是与其他企业有差别的。上例中,单价25元以上的部件列为A类。在另一个企业,可能5元以上单价的部件就应该被列入A类了……这取决于企业产品及部件的构成情况。还有一些企业,B类部件全部取消,只区分A类和C类。另有一些企业对价格昂贵的部件用特殊的“A+”类和“AA”类。A类部件由于价值量大……容易占压资金,所以必须加速周转,不能放在仓库里闲置。而C类部件由于量大而价值小,并不会搁死大量资金,可以一年采购一两次即可。
在ABC分析法的运用中,对A类和AA类部件来说,库存量必须保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