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喽。)是这样的,在中国飞机不太普及,所以大家觉得好奇。中国的飞机,除了军用的,大大小小加起来不到1000架,但是在美国是二十多万架。
曹启泰:为什么要买飞机?除了您刚刚说好玩,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张 跃:有了飞机,我出差就会很方便。你看我今天大概是10点钟跟威海的朋友一起吃完早餐,快11点了去机场,一分钟不耽误地就飞了,然后到上海12点,非常方便。你也不用机场check in1那些麻烦事。下飞机更快,一分钟就出来了,汽车可以停在飞机底下。所以它能节省很多时间,出一趟差大概可以节省四五个小时吧。
袁 鸣:我有一个问题,张总一直是很关注节能、环保的,这么大一架飞机就您一个人飞,是不是能源上有点浪费?
张 跃:的确耗费很大。早几年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天天在干节能的事,好像这一点耗费也是应该的,毕竟节省了时间。(曹启泰:做更多其他的节能的工作。)对,保持了自己愉快的心情,可以干更多节能的工作。但这两年我就觉得自己这样耗费也有点过了,所以现在公司里我初步订了一个标准,少于五个人不准用飞机。包括回程在内,如果我们预计没有超过五个人回程,通常也会取消。所以我的飞机最近永远会超过五个人。其实总会有那么多事要做,我要去的地方,别人也正好还有其他的工作。到了五个人以后呢,它跟民航飞机的能耗差距就很小了。如果坐了九个人,基本上就跟民航飞机的人均耗油是一样的。(曹启泰:这都算过?)当然都要算的。
金岩石:张总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一下你在空调技术上做的节能和环保的事?
张 跃:主要是两项,非电空调和区域空调。非电空调是和我们传统所使用的、现在中国大概90%以上的电空调完全相反的,我们的动力用的是太阳能或者废气、废热。区域空调是指在更大范围提供空调的系统。就好像北方的城市供暖一样的,是很大范围的。这都是我们正在做的事。(金岩石:感觉上你是想改变这个行业的传统。)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吧。
有意无意间的标新立异
秦 朔:中国只有1000架民用飞机,你有六架,千分之六,这个比例太高了。我记得你当时买第一架飞机的时候,有一家美国杂志说,在离毛泽东诞生的地方只有一百多公里的长沙,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买了一架飞机。你做了那么多有异于常人的事,是天性争强好胜?还是要与众不同?还是也带有一定的宣传色彩?比如你买飞机的时候,你的空调产品刚出来,这个产品也打不起那么多的广告,于是通过这件事一下子获得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是这样吗?
张 跃:这个问题问了很多年了,其实大家对我的了解是不太够的。我的个人行为和在公司里的行为都一样,就是不会去做别人做过的事,从来没做过。有时候仔细回忆一下自己这一生,并不是蓄意去标新立异,但是无意之中、冥冥之中我都在做和别人不同的事情。然后这一路下来,在工作上面也是一样。我们公司的员工可能跟我时间长了,也没有人反对过,平常不管我征求他们什么意见,反正做新东西他们总是不反对的。
张 跃:你刚才说的买飞机的广告效应,其实当初我们犹豫了两个月。从我看好飞机到给飞机厂下定金,大概犹豫了两个月,这段时间只犹豫一件事情,就是担忧外面舆论上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后来我们发现老百姓还是挺宽容的,大家还是挺友善的,基本都是正面的消息,然后我们就无所谓了,虽然飞机还没来,心里已经完全踏实了。这就是真实的过程,没有想过广告,真的没想过。
曹启泰:我可不可以追问一件事,买第一架飞机有轰动效应,所以人家会讨论广告价值。但再买第二架飞机其实广告价值就不大了。所以这比较符合张先生刚才说的,就是爱做不同的事。现在您买到第六架,您要继续这样保持不同很久吗?
张 跃:没有。因为买了飞机以后,飞机厂家的人总是邀请你去参加展览,还有很多类似于俱乐部的活动,都挺好玩的,所以差不多就经常去。去了以后看到喜欢的又买一架,就这样多买了几架。(曹启泰:好像我在买菜。)(金岩石:一种私人收藏。)
张 跃:别人觉得我是标新立异,其实是因为我本身的兴趣跟别人不一样。而且通常人家感兴趣的事情,我会有意无意地不感兴趣。(曹启泰:有意无意地,这句话值得琢磨。)这个习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其实我小学起就没正经读过书。那时候流行画政治宣传画,我就画了很多,然后又参加什么全国少儿画展之类的。这些活动就让我没怎么上课。大概小学三年级以后上课很少了,中学就基本没上过课。中学里我一直在画,反正只要给我画我就开心。所以那十年时间差不多都在画,就跟别人不同,而且我也不觉得学别的东西有什么价值。但是我喜欢写作,那时候即使不上语文课,我的作文分数总还是很高。我觉得很奇妙,写出一段话来,同样是那么一些字,你组织得不同,人家读起来感觉就不同。所以我就很喜欢写作,甚至于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