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逆流而上> 第31章 融在未来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融在未来 (1)(1 / 3)

从2009年10月开始的3个月内,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突然3次提起对老牌IT公司苹果的诉讼,认为苹果侵犯了其专利,希望美国政府可以阻止苹果产品的进口,而苹果随后发起了反诉,认为是诺基亚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才对;在另一个场合,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则公开称谷歌的“不作恶”原则为“狗屎”,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则通过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和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Nexus One来进行无声的反击—过去他们一直视乔布斯为偶像。

另一股正在改变电信业竞争规则,并可能对中兴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潮流,则来自终端,它代表着西方复仇的更高层次。

在经历了近30年的长足发展后,依靠基础设施的外延式扩张和新技术的投资来实现增长的时代成为过去,用户将取代投资和技术成为电信业乃至整个信息科技业的主要驱动力。从2009年开始发生的一系列昔日好友反目成仇、曾经没有敌对关系的公司突然对簿公堂的戏剧性故事,便是这种变化的一个缩影。

从2009年10月开始的3个月内,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突然3次提起对老牌IT公司苹果的诉讼,认为苹果侵犯了其专利,希望美国政府可以阻止苹果产品的进口,而苹果随后发起了反诉,认为是诺基亚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才对;在另一个场合,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Steve Jobs)则公开称谷歌的“不作恶”原则为“狗屎”,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则通过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和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Nexus One来进行无声的反击—过去他们一直视乔布斯为偶像。

在2007年之前,诺基亚和苹果还是两家处于完全不同领域的公司,就如同谷歌和苹果一样。但从这一年的6月29日开始,一切都变了:苹果宣布推出自己的手机—iPhone。如果拿诺基亚超过1\/3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每年数十款甚至上百款的新品来作比较,诺基亚根本不用把苹果放在眼里,但苹果的商业模式与诺基亚完全不同,并足以在未来的某一天给诺基亚以致命的打击。

iPhone是一款智能手机,外形设计时尚,这自然让苹果可以获取比诺基亚更高的单机毛利率和更高的黏性,更重要的是苹果在手机卖出以后,还可以从运营商那里分享到用户为使用苹果给iPhone用户准备的各种应用软件而支付的费用。这些软件只有iPhone的用户可以使用,它们又进一步增加了用户对iPhone手机的黏性。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完全避开了与诺基亚的正面竞争。

同时,随着全球电信业进入3G及以后的时代,用户对手机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苹果有利。过去人们需要的是一部外形设计时尚、价格便宜的移动电话,而现在,人们需要的是一种真正可以让他们便捷享受互联网世界的移动终端;过去,人们购买一部手机后,与手机厂商的建设性关系就结束了(除了售后服务),现在,人们从一家公司购买手机只是建立关系的开始。

相比而言,诺基亚在这种趋势面前却有些积重难返。一直以来,它要做的就是每年推出尽可能多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只是作了稍许的改动,关键是要给用户提供更多的设计和价格上的选择。与之相应,为了提高毛利率和净利率,它必须全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并降低每部手机的成本。由于它的利润只能从售出的每部裸机中产生,所以它必须努力提高产品的销量,而中低端手机又显然是最有助于这一目标的。

但毫无疑问,这种模式会令公司上下产生一种如同吸毒般的瘾,从而对新的危机麻木不仁,或者即便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但在作出改变时也力不从心。比如在转向互联网方面,诺基亚比任何一家竞争对手都行动得更早,但却赶了个晚集。早在2003年,诺基亚的传奇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就试图将诺基亚打造成一家融合互联网和移动性的公司,这些努力也的确产生了一些收效,比如其智能手机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系统)是迄今该领域中应用最广的,诺基亚也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绝对王者(市场份额接近40%),但显而易见,诺基亚在该领域的胜利仍然是规模上的,而非质量上的。

以2009年第三季度为例,在该季度,诺基亚一共卖出了超过1亿部手机(包括1 640万部智能手机,其中仅2009年就推出了近20款新品),苹果的这一数字仅为740万部(只有一款主要的产品),但是苹果却以高达16亿美元的利润成为手机业新的赢利冠军,远远超过诺基亚手机业务的11亿美元(由于受系统设备业务诺西的拖累,该季度诺基亚整体业绩巨亏8.36亿美元,是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亏损,这已经是公司业绩连续第5个季度下滑);苹果的利润率超过35%,而诺基亚只有不到10%。

谷歌则代表来自互联网的力量。它充分利用了自己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