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逆流而上> 第13章 创业时代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创业时代 (2)(2 / 2)

0~400美元,直到1996年它们的价格才降到中兴1991年时的水平,而此时中兴的价格也更低了。

直到今天,中兴仍然奉行这样的原则,“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产品以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面市,以优良的性价比确立竞争优势”。

公司的大多数产品一经问世,很快就在市场上“卖疯了”。据中兴一位早年参加过2 500门交换机销售的现高层介绍,由于排队等候签单的用户太多,以至于负责签单的员工不得不对订单进行批处理,甚至签字的笔都因为超负荷使用而断了。

随之而来的是任何一家新生的技术型公司都羡慕的良性循环:每一个重量级产品的推出,都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而增长又为新的研发提供投入资金。1993~1996年,中兴的主要收入贡献者是2 500门产品,这期间中兴的收入从1993年的1.7亿元猛增到1996年的6.8亿元。

从1997年开始,万门交换机和接入网接过了增长接力棒,1998年,中兴的年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1。1993年,公司还只有574人,但1998年时中兴已经是一家超过3 000人的中型企业。正是在这期间,中国固话突飞猛进,1992年时的固定电话用户数首次突破1 000万,1994年上升为2 729万,1998年则达到8 742万。

还记得侯为贵之前曾经提到的吗?“别人的冬天,就是我们的机会”。1999年之前的中兴,抓住了一个机会。

1989年,西方公司因为政治等方面的原因纷纷撤离中国,将中国业务交给合资公司。虽然后来它们又都回来了,但此时全球通信设备业的潮流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摩托罗拉在1985年开通世界上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通信业已经开始着手迎接移动时代的到来,到中兴推出2 500门设备的1993年,数字移动通信(GSM)的时代已经在西方世界率先开启,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西方公司的注意力,让它们全力投入到移动设备的研发上,坐视中国公司在有线领域的崛起。

1996年,中兴万门交换机和接入网进入收获期,也正是以此为起点,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在一个高基数之上开始了爆炸式增长,这个增长一直持续到2007年才告结束,此时用户数已经高达3.5亿。从1999年开始,中兴便几乎稳获这个市场30%以上的份额。

毫无疑问,固定电话设备成为中兴拓展无线等新业务的稳定的现金产生器,并为其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即便到了今天,中兴很多产品的开发平台还是建立在万门交换机之上。这意味着从此以后,56岁的侯为贵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实现他的勃勃雄心,而一个激情四溢的创业时代行将远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