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南宋大奸臣> 第14章 招贤馆之行(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招贤馆之行(上)(1 / 2)

或许是大半年没有在舒适的床榻上睡过觉,朱登科一觉醒来,发现天色早已大亮,窗外满是明晃晃的阳光。赶忙叫起同样酣睡的郝大鹏,两人匆匆洗漱了一下,便叫来店小二,委托他跑个腿,找个商行代托家书,又打听清楚招贤馆的位置,连早饭也没顾得上吃,便匆忙赶去。

招贤馆位于金碧山山脚下。

相传,汉宣帝听信方士的说法,云岭之南有神兽金马和碧鸡,祭祀可得之。于是,便派遣谏议大夫王褒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不通,王褒并没到达云南。无奈之下,他便派人在巴山之巅搭建祭台,又亲自写了一篇《移金马碧鸡颂》,在祭台上遥祀。只是“汉德无疆”并没有招来传说中的神骏和凤凰,王褒也死于川中,不过却给重庆留下了金碧山这个名字。

与皇城的森严有序不同,金碧山脚下虽然帅、漕、仓、宪各个府衙多如牛毛,但在这些府衙之间,夹杂着为数不少的酒肆茶坊、民居客栈,街道上忙碌公干的衙役和为生活奔波的平民混杂在一起,倒也平添了几分意趣。唯一有点麻烦的是,不长的一段路上,朱郝二人接连遇上几个高级别官员出行,回避了几次,眼见日头就快要爬上头顶。

到了招贤馆门前,朱登科一眼就看到了大门一侧的《招贤榜》。上书: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没等他细细品味完这篇招贤榜,早有一个上了年纪门吏迎了出来:“两位这是……”

朱登科不敢托大,连忙拱手道:“在下朱登科,这位是同伴郝大鹏,我二人皆是叙州士子,今日特来求见阃帅余大人!”

朱登科没敢自报军职,一是因为这个时代重文轻武的思想太过严重,二来担心报了军职,这自荐的性质完全就变了。

出乎他的意料,这老门吏即没再做盘诘,又未刁难,只说了声“二位请随我来。”便引了两人,进了招贤馆的大门,害得朱登科袖里准备好的几贯“进门钱”也没派上用场。

招贤馆是座典型的宋代官样建筑,大门口几阶高大的台阶进去后,里面是一座四四方方、红墙环绕的独院,大门两侧并列两排厢房,院子正中间的石基上,是一栋二层隔扇落地、雕梁画栋的楼阁。

进了大门,老门吏并没有把两人直接带到那栋阁楼,而是引着他们进了一旁的厢房,招呼入座,又唤了一个小吏奉上茶水,老门吏才冲着朱郝二人说道:“两位公子请安坐,朱大人此时并不在馆中,在下这就差人去请。”

“朱大人?”朱登科错愕道。

“正是制司参议、进奏院监簿朱文炳朱大人……”

老门吏心中冷笑,连这都不知晓,恐怕又两个不知深浅的后生!

只是他沟壑纵横的老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一丝鄙夷之色,依旧不咸不淡地说道:“……余大人此时并不在重庆府。即便是在府上,大人公务繁忙,平日亦是多由朱大人代为见客……”

“噢……原是如此。”

朱登科点了点头,总算是明白这招贤馆的规矩了。不过想来也是,自从余玠破格提拔了冉氏兄弟,会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往这里钻……地方官员或者声名在外的大儒也就罢了,如果是知晓的、不知晓的,有名气的、没名气的,余玠都要一一亲自接见,恐怕四川四路多少公务都不用做了,可以直接在招贤馆里安家了!

不过转而想起那个同姓的本家,他心里又开始暗暗打鼓,名帅余玠他事知道的不少,来这之前的计划也完全是针对余玠,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朱文炳,他脑海里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也不知道怎样过了朱文炳这关,才能面见余玠……

“二位公子请安坐,在下就在一旁候着。”老门吏告了个罪,便退了出去,朱登科满脑子都想着那个朱文炳,没有应声,这让老门吏心中又多了几分不快。

朱登科心中盘算来,盘算去,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听到旁边一些响动,原来是郝大鹏在一旁坐立不安,肥大的屁股把椅子折磨得吱呀作响。

“友闻……”

朱登科轻轻叫了一声,又冲着好友努了努嘴,示意郝大鹏看他所指的方向。

郝大鹏透过开着的窗户望去,那个方向正是院子中间的阁楼,他看了半天,才明白好友的意思,不禁哭笑不得。

原来阁楼大门前的那黑漆木柱上,有一副大红桃符,上书:“老子亦常来伺候,诸公卿复忍斯须。”

这意思是说,各位公卿再耐心等等,老夫也经常来这里伺候大家。

敢在全川人面前自称“老子”,也就只有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了,当然,谁又能受得起余玠的“伺候”?这桃符半是玩笑,半是亲切,倒显得余玠爽朗不羁的真性情。

只是郝大鹏又看了看窗外的日头,一脸委屈地说道:“只怕已是到了午时……今日滴米未进,腹中空空,这几杯茶水下肚,着实难耐啊!”

朱登科知道好友最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