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物流,旺季时刻比的是速度,拼的是快捷,物流至关重要。一个城市的空调收发量,在“大忙”时期,日收、发都是上千台的量。为保证准时发货,仓管员日夜忙于备货、发货;同时,加强对商品分类、分区整齐堆码存放,反复进行仓库盘点。派工负责人更是在“大忙”期间,从早晨6点至晚上24点忙于系统滚动派工;物流人员在“大忙”期间日工作长达16~17个小时,有力保障了空调旺季的正常运作。
比如客服,作为一个直接面对顾客的窗口,“一个电话解决一切问题”的阳光服务理念是靠他们来传递的。以杭州大区嘉兴公司为例,“大忙”期间,受理组客服日受理量高达1 000单以上,而工单日处理量也高达100条。投诉组也是客服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她们不辞辛劳、忘我工作。
“大忙”是练兵场。苏宁处在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中,面对新市场、新公司、新员工,“大忙”就是一次最好的练兵机会,新公司、新员工要在战斗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在“大忙”中成熟。
2006年,在与新员工亲切沟通时,张近东说:“夏季空调‘大忙’是公司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成为真正苏宁人的必经阶段。公司真诚希望所有新员工都能够积极投身‘大忙’,在‘大忙’中了解企业,融入企业。”
“大忙”是检验场。公司各大体系是否有战斗力,就看是否能在“大忙”中承受住“大忙”的考验;各地的老公司是否能够焕发新的活力,就看“大忙”中能否取得优异的业绩;新公司是否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就看在“大忙”中能否敢冲敢打,一显身手。
20年来,一年一度的“大忙”积累了苏宁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优秀团队,成为苏宁连锁事业最为宝贵的财富!
加班:不同的理解
在苏宁,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加班,并且,职位越高,加班肯定越多。
苏宁加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由零售业的行业特点所决定,比如周六、周日必须营业,且店面营业要到晚上才能结束,而且有些工作必须在营业结束后才能开始;二是季节性、节假日销售高峰导致的加班;三是由苏宁的成长速度和企业精神所引发的加班。
关于第三点原因引起的加班,苏宁认为,勤奋永远是一个民族、企业、个人的希望之所在。中国企业发展起步晚,要想追赶发达的西方企业,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在苏宁,加班的绝对不只是员工,苏宁的高管层,特别是张近东本人,更是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苏宁高管们通宵达旦地开会、讨论决策,是经常性的事。
“公司里的人在晚上12点甚至凌晨1点打我手机,都是正常的。”张近东说,“苏宁还在创业期,晚上10点之后如果苏宁高层都不接电话,那就没有今天这么辉煌的苏宁。当然,我希望我们现在加班的结果,能让未来少加班或不加班,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苏宁,有一个戏剧化的事件充分反映了管理人员身先士卒的表率精神。现任执行总裁孟祥胜2000年加入苏宁,此前,他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受过系统管理学教育的他到苏宁来,第一个反对加班加点,但随着他进一步了解家电零售行业,了解苏宁,他开始发现苏宁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速度制胜的商业环境下,保持一种激情、奋斗的力量是绝对有必要的。于是,作为分管组织、人事的副总,他开始第一个带头呼吁企业二次创业阶段员工们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的必要性,而他自己也成了加班最多的人。
调研访谈过程中,笔者经常出入苏宁总部查资料,与各个体系的高管进行对话。因为高管们的工作很忙,很多访谈都安排在晚上,而且经常谈到晚上十一二点,他们都还很兴奋,精神饱满。而与此同时,整栋楼里常有许多房间还亮着灯。笔者好奇地问:“这么多人都在加班?”为了消除疑问,陪同人员还特意带笔者到一个很大的办公区域看了看,他说:“我们这儿没有加班一说,因为公司的发展太快了,要想赶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大家都会自觉地投入更多,没有人强制或要求。”
在苏宁,加班不是制度,但已成为一道文化风景线。
“加班,因为要用行动演绎阳光服务。”
一位顾客买了两台空调,由于顾客的儿子第二天就要结婚,顾客想要在儿子结婚前就把空调装好,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中心网点,网点的空调安装工王栓雷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要求让自己去为这位顾客服务。货送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他还是按时抵达了用户家,规范地进行着每一步操作。
用户家是钢混墙,打墙洞有很大的难度,两个墙洞就打了三个多小时,还把水钻钻头打坏一个。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他放弃了自己晚上休息的时间,不畏艰辛和疲劳,直到两台机器安装完成并且调试完毕后才回家,到家时已经是凌晨5点多。
苏宁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售后安装突击手,才能让千百万用户亲眼所见、亲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