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流程——流程就是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在苏宁,清理流程就是要理顺工作思路,理顺部门与岗位之间的分工,简化审批环节,强化、量化审批标准。
清理制度——制度是流程操作的标准和规范。一般是清理公司已经下发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到位率。
清理人员——就是要围绕组织架构,分清人员岗位职责,评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和任职、晋升作准备。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没有眼花缭乱的概念,在苏宁高层看来,开展部门“四清运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解决苏宁目前出现的管理上的障碍,形成不断提升的自我完善机制,更好地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关于清理问题,苏宁认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问题,没有问题的企业就是没有发展的企业。从苏宁创业以来,苏宁经历了多次大幅度的经营管理变革,到2002年年底,随着苏宁的连锁发展取得成功,苏宁逐步探索、尝试,摸清了到底如何做连锁。与此同时,苏宁的管理政策、目标与组织架构也开始逐步定型,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必然要在发展中解决。对此,张近东坦言:如果苏宁现在没有问题,说明苏宁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危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苏宁一向鼓励大胆暴露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地改正。面对问题,苏宁的态度坚定:鼓励暴露问题,不要害怕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以苏宁的实力加上信心与毅力,任何问题终将被解决,企业考虑的是时机、时间和代价高低。
反言之,如果不大胆地去暴露和清理问题,整个苏宁的发展将失去方向,失去动力。苏宁进行问题清理就是要各个体系主动就自身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动员企业内部各种力量进行解决。
关于清理流程,苏宁高层认为,制度文件规定是企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判断标准,是相对稳定不变的,而流程文件规定的是由谁来依据制度标准作判断。企业把大量的流程规定当做制度,替代了关键的标准规定,结果导致签字环节越来越多,却把不住关,有时会出现每个人都对流程负责,却无人对最终结果负责的怪现象。
清理流程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减少流程环节,明确流程标准,标准要强化、量化、易于操作,以此保证各项事务责权落到实处。
关于清理制度,苏宁高层认为,规章制度是大型企业管理的基础与根本。麦当劳、肯德基等成功的连锁企业,其管理上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在不同的地区,用不同的人员,做出了相同的产品与服务。
通过调查和分析,企业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规范,而是因为制度落实和执行不到位。比较典型的情况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制度不尊重不服从,基层人员对制度不了解,盲目创新,所以制度的执行到位问题是企业目前管理中的最大问题。
关于清理人员,苏宁高层认为,现在的苏宁已经拥有数以万计的员工,其中大部分是进公司不满一年的新员工。大量新员工的涌入带来了许多的个人思想和作风方面的问题,对苏宁的企业文化传统和工作氛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苏宁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淡化甚至丧失的危险。
大量新员工进入公司,由于培训不到位、老员工指导监督不到位,也导致其对自身岗位职责不知晓、不理解或者理解错误,对公司规章制度不了解、执行不到位,这必然带来工作上的波折。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老员工在同样一个环境中待的时间过长,开始产生惰性。缺乏动力的企业员工往往会磨洋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清理人员就是要求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清理,重点是围绕岗位设置搞清楚每个人的“职责分工、工作能力、思想状态”,让每个人的职责都清清楚楚,“透明化”,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人员,提拔一批优秀的人员。
如何开展“四清运动”?苏宁的具体做法是:
清理问题,以问题带任务;清理流程,以流程带标准;清理制度,以制度带执行;清理人员,以人员带氛围。
清理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强化终端管理,提升终端工作质量。
问题就是顾客的不满意,终端的问题就是所有部门的问题,各个部门的问题最终会导致终端出问题——苏宁始终强调连锁店、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四大终端是苏宁所有管理工作的最终对象,围绕终端运作、加强对终端的垂直管理是苏宁2002年上半年提出的、一直没有改变的政策与方向。一般来说,开展“四清”工作最终的结果还是为了让连锁店卖得更多、卖得更快,售后服务得更好、更快,客户满意度更高。这是检验一切管理工作的终极标准。
清理流程与三级体系制度建设结合,推行三级体系下标准化建设。
简化审批环节、强化审批标准。各个部门在制定审批制度或流程时不要总是围绕“谁要不要签字”,而应当围绕“签什么、怎么签”,明确签批标准和尺度,让所有人能够准确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