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国古代艳史第三卷> 第94章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章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请终丧结庐傍母墓(1 / 3)

却说高宗在临安建立太庙,命廷臣会议攻战备御之法。侍御史魏吴裌,奏请罢“和议”两字。乃命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太平;张俊屯建康;以赵鼎、张俊为左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赵、张二相,左提右携,诸将效命,乃搜兵阅乘,协力备御,南宋始有中兴气象。未几,金主晟殂,金人称之为太宗,粘没喝、兀术等,拥立金太祖阿骨打之孙合刺(赫拉)为主,改名亶。宋廷得了消息,以为金主初立,或肯许和,又议命使通闻,乃遣忠训郎何藓使金。

时洞庭剧盗杨么,势甚猖獗。张俊以洞庭据长江上游,不可不急行讨平,自请视师江上。高宗准奏,张俊先至潭州,次至澧陵,沿路稽查狱囚,多为杨么所遣探卒。俊一一绎出,用好言抚慰,各与文牍,令他们回去,招降诸寨,贼皆欢呼而去。自此诸寨相继来降,惟杨么仍然恃险抗命,不肯归附。高宗命都统制王郃,会兵往讨。王郃如何是杨么对手?被杨么挥军出攻,大败而逃,反失了鼎州杜木寨,守将许荃战殁,败报达临安。高宗乃封岳飞为武昌郡开国侯,并清远军节度使,代王郃收捕杨么。

岳飞部下,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奉命即行,反向部下说道:“杨么据住了洞庭湖,出没烟波之中,人家都说他厉害,不易征剿,其实用兵讨贼,何分水陆,只要将帅得人,陆战既然可胜,水战也一定可胜的。我自有妙策,破灭水寇,诸将不必担忧!只要依我号令,齐心戳力,那杨么能逃至哪里去呢?”众将相随岳飞多年,皆知他智勇中备,一齐唯唯受命,绝无畏怯。岳飞先令人招抚杨么羽党,有黄佐愿降。岳飞喜道:“黄佐乃杨么谋士,今他来降,大事可成了。”即欲亲往抚慰。

牛皋、张宪齐声谏道:“贼党来降,深恐其中有诈,不可不防。”岳飞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要破杨么,完全在黄佐一人身上。”当下命来使在前引导,单骑出营,去见黄佐。到了黄佐寨前,便命来使去对黄佐说:“岳制使到来。”黄佐问道:“多少人同来?”使人答道:“只有岳制使一人骑马而来。”黄佐即召部下面谕道:“岳制使号令如山万不能敌,所以我要往降。如今岳制使单骑出来,诚信可知,必不薄待我们。我们开寨迎接便了。”部下尽皆答应,遂开门迎接,执礼甚恭。岳飞下马慰谕,以后拊黄佐之背道:“你能知顺逆,深为可嘉!此后若能立功。封侯也很容易。”黄佐连连叩谢道:“此皆制使的裁成。”遂引导至寨,令头目一一晋谒。岳飞好言慰抚,众皆悦服!

岳飞又对黄佐道:“彼此皆系中国人民,并非金虏可比,我想令你往湖中代达我意,可劝则劝,令他同来;真有才能的,定当保荐。不可以劝的,你就设法捕获。我回营后,立即上奏朝廷,加以奖赏,藉示鼓励。”黄佐感激涕零,誓以死报。

岳飞乃与执手而别,到了营中,立即保黄佐为武义大夫,令人报知;自己却按兵不动,静待黄佐的消息。张俊到了潭州,参谋席益,疑岳飞玩寇,请张俊上疏劾奏。张俊摇头道:“岳侯忠孝兼全,岂可妄动。你疑他玩寇,何至如此。兵有深机,你怎么能知道呢?”席益怀惭而退。过了两日,岳飞往见张俊,谈及战事。岳飞道:“黄佐已击破周伦寨,将周伦击死,并擒伪统制陈贵等。现拟上表奏功,迁黄佐为武功大夫。”张俊道:“智勇如公,何忧水寇。”

岳飞又道:“前统制任士安,不服王郃命令,因此致败。如欲申明军法,不能不加罪责。”张俊点首许可,岳飞又附张俊之耳,密谈数语。张俊大喜!飞即告别回营,立传任士安入帐,诘责罪事,加鞭三百,且指着士安道:“限你三日,便要平贼;倘若违限,立斩不贷。”士安唯唯而出,自引部下入湖,扬言岳家军二万,朝夕便来。

杨么自恃山寨险固,时常说道:“官军从陆路来,我可以入湖;从水路来,我可以登岸。若要破我,除是飞来。”

因此并不加意。部下忽报岳家军进攻,立即调了战舰,出来迎敌,却巧碰着任士安,只得几千兵卒,便一拥齐上,围住了士安的战船,尽力攻击。士安恐败退受诛,只得率众死战。正在酣斗,忽东西两面,鼓声大震,岳家军一齐杀到,贼舟大乱。士安乘势杀出,与援兵会合力战,击沉了好几艘贼船。贼人大败而退。任士安等回营报捷。

岳飞正要亲捣贼剿,忽接张俊手札,谓奉诏防秋,即日便要入觐。讨湖寇事,至来年再议。岳飞连忙请见张俊道:“使相且少留,待飞八日,决可破敌。”张俊微笑道:“恐不如此容易。”岳飞亟取一小图,指示张俊道:“此乃黄佐献来洞庭湖全图。杨么平素守备之法,尽在上面。按图进攻,不出十日,就可扫荡贼巢了。”张俊还以水战不易为疑。岳飞道:“王四厢以官军攻水寇,所以难胜;现在飞以寇攻水寇,所以容易。八日内定俘诸囚,献于帐下,请使相勿疑。”张俊道:“既是如此,我暂留八日,八日后恕不相待了。”岳飞应诺而出,即督兵往鼎州。

恰值黄佐求见,禀道:“现有杨钦愿降,佐已与偕来。”岳飞喜道:“杨钦素称骁悍,今亦效顺,大事成了。”即命引入。黄佐领杨钦至案前拜道:“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