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不了什么,但明思不能容忍温娜儿说的最后一点。
“太子妃若要指认我,请拿出证据,”再坏也不过如此了,明思此刻也再无甚顾忌,清丽面容上寒霜冷冷,“若拿不出证据,便是诬陷!我的夫君如今虽不在此处,可我仍旧是太子妃的长辈!堂堂大胡太子妃,岂能口出妄言!我可以容忍太子妃当年纵马欲伤是少不更事,却不能容这等诬赖!大雪山之歹人,明思恨之入骨,太子妃若有凶徒线索,当着皇上太子殿下的面。不妨直言!”
温娜儿却比明汐有恃无恐几分,“睿亲王自幼聪慧过人,又武功高强,岂是常人能谋算得手的?睿亲王妃一直心怀旧人故国,秋池又是被黑甲军围剿而死,我这般推测也属正理,哪里有不对了?”
“心怀故人……”明思垂了垂眸,唇角牵了牵,意有所指的一句后点到即止,没有就这句话后再说下去。只镇静缓声。“明思以前是大汉子民,如今是大胡子民。若说对故人故事未有一丝情谊,那就不是人。可明思知晓自己的身份,也有自己的原则。我从未在纳兰府私会秋池。于人于事。明思皆能道一句无愧于心。若太子妃要用这般言论来强加于人。那所谓的胡汉一家便是一句空言。至于我同王爷之间的事。更无需向太子妃交待。”
温娜儿一声冷笑,“人证物证俱在,那密信分明就是你写的!那老婆子连字也不识。岂能编出这般离奇?是真是假,把人召来当面一审便知!”
明思看她一眼,不再说话。
再说也无益。
荣俊出列,“既是有人证,父皇不如当庭审问,太子妃所言也有理。若无有此事,她必不能自圆其说。”
荣安深深看了明思一眼,沉默了须臾,望向明汐,“证人何在?”
殿外宫人进来,明汐报出一个地址。
荣安起身离开,剩下几人殿中静候。
半个时辰后,前去带人的侍卫宫人没回来,左柱国温多尔却来了。
来者显然不善,明思此际反倒是愈加平静。
她已尽力努力过,结果如何,只能任凭天意了。
可这一瞬间,心中还是会想,若是荣烈在此,也许自己会比今日的表现更多几分斗志。
若是他在,也许情势早已不同……
他那样霸道护短的性子,哪里会容人这般欺压自己……
想着想着,脑海中便现出那一双眼……
不免恍惚,唇畔却有似有似无笑意一缕。
温娜儿见明思这刻神情,也愣了一下,旋即讥嘲的勾了勾唇角。
还笑得出?
看你待会儿还笑不笑得出来?
荣俊也看到明思的这丝恍惚笑容,一怔后,心里却似明白了几分。
轻轻垂眸不语。
前去带人的侍卫宫人回来了,却是身后空空。
荣安再度上座,听得禀报蹙了蹙眉,“无人?”
明汐惊诧,“不可能,我明明将她安置在那处宅中,怎会无人?”
明思也没想到竟有如此的峰回路转,闻言淡淡笑了笑,“也许同样是心虚,逃了。”
明汐蓦地噎住,羞怒之下一指明思,“是你!一定是你动的手脚!你害我成这般模样,你你——”又惊觉失仪,她也反应极快,猛地跪倒在地哀哭起来,“皇上,臣妾所言句句是实,皇上圣明,请皇上替臣妾做主啊!”
明思清冷而笑,“我先发制人同我的丫鬟串供,又能预先知晓战机,如今我又抢先对证人动了手脚——我回大京不过三日,自回府之后,大门未出一步,你不觉自己所言自相矛盾么?我既然都知晓证人存在,又动了手脚,何必舍本逐末的对你下毒胁迫?”
明汐一僵,只无言相对。
“左柱国,”荣安看向温多尔,“此事你可有说辞?”
温多尔一步迈出,恭声道,“以微臣之见,如今人证失踪,虽有证词却也难下定论。不过既是有画押证词,按律也能呈堂。此事事关重大,且攸关国体。睿亲王眼下下落不明,王府则以王妃为尊。若真有此事……”
“但说无妨。”荣安沉声。
温多尔似迟疑一瞬,蓦地沉气,“微臣以为,此事虽一时难定,但黑甲军如今仍在睿亲王府制下只怕不妥。睿亲王妃若一心坦荡,最好避嫌一二,将黑甲军暂交皇上辖制。”
好一个温多尔,果然老辣!
明思心中一震。
荣安不置可否,眼底深沉的看向明思。
虽未出声,那神情显然也是表明了等候明思下文的态度。
明思轻轻吸了一口气,也行了出来却是语声轻缓。“明思乃是一介女流,这等兵权大事并无置喙余地。但左柱国大人此言,明思却不能苟同。兵权是国事,明思只是王妃,明思之事同兵权如何扯得上关系?莫说明思无权应下,便是有权明思也断断不能应。若真应下此事,岂不是等同于向天下人认罪?黑甲军是先帝交与王爷的,无论王爷在与不在,都不是明思能越主代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