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江东流去> 第二六七章 以战促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六七章 以战促和(1 / 2)

听大家的意思,孙权觉得好像都有道理。先斥责西蜀还是先进兵安广,着实不好抉择。突然看到丞相顾雍静静的站着一句话也不说,仿佛大家讨论的事情跟他没有多大关系似得。

说起顾雍,溪山得叨唠两句。这位在群雄并起的三国中名声似乎并不咋地,但要论治国才能,在各级历史教材中都认为他是可以跟西蜀诸葛亮和曹魏荀彧比美的。

至于顾雍这厮为啥名气不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位不怎么擅长炒作。人家诸葛亮在隆中种地的时候,都敢自比管乐(这个是管仲乐毅俩人的姓,不是乐器哈),别人笑话他,他还鄙夷别人是燕雀。

可这位顾雍顾大人却是另一个极端的品种,那年因为治国有道,孙权一高兴给他封了个侯,还准备高高兴兴的给他办个庆功典礼。顾雍知道这事后,立马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拒绝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封侯庆典就此偃旗息鼓。这件事至始至终,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一直以为他不过是大吴朝中的一位官员而已。

写到这儿,溪山愤怒了。顾雍这货太不像话,明显不适合当官。大张旗鼓、装腔作势,这是官员必备的优良品德,也是起码的为官之道嘛。

此时,一幅美好的画卷出现在溪山面前,顾雍拿起一把铁锨铲起两块重约五十克的泥土,轻描淡写的扔到一颗小树苗的身旁,再挥起铁锨温柔的拍了拍,一众狗仔子立马闪烁起灯光,不多久一则“领导身先士卒,群众干劲十足”的重大新闻就在各大媒体面世了。

溪山修正了顾雍,心底非常高兴。可孙权面前的顾雍还是一言不发,就让咱们孙大帝有些不高兴了。

“嗯,那个顾公的看法如何?”孙权压住内心的狂热问道。

顾雍拱了拱手,轻描淡写的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安广虽然不大,却是交州的要冲,安广在刘禅手中,与他讨论交州事宜大吴的底气稍显不足。”

顾雍的这番话孙权听明白了,旗帜鲜明的要攻下安广再跟西蜀谈判,不过有一点孙权觉得别扭,你下回有话早点说好不。

孙权展开一丝笑颜,刚想开口安排大计,顾雍又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交州四郡已经很难要回了,与西蜀是战是和还需要先定下来。如果交州势在必得,请陛下集结重兵予以讨伐,如果犹豫不决,只需一支偏军攻取了安广即可。”

孙权心中愁肠百转,nnd,顾大爷,咱说话能不能一次性说完啊,这种大喘气的说话方式,让听众非常难受的。

“顾公,交州是我大吴固有领土,天下皆知,被西蜀无故攻取而大吴却忍气吞声,会被天下耻笑的,请顾公明鉴。”滕胤委婉的劝说道。

顾雍心中微微动气,当初鼓动苗人作乱就是你滕胤的主意,现在搬起了石头砸了大帝的脚丫子,你还怕天下人耻笑,难道就不怕大帝砍了你的脑袋。

于是不留情面的说道:“西蜀兴古发生了苗乱,才有了西蜀的大军南下之举。邓艾用兵交州意图很明确,攻取四郡而不是攻取交州全境,就是为了截断苗人的退路,又是给大军留有足够的纵深。不过,他的这番举动恰恰说明,西蜀是知道苗人的背后是有吴人的影子的,承嗣(滕胤字)以为然否。”

滕胤面红耳赤的低头不语,心中把顾雍的族谱问候了一遍,眼神却悄悄的扫了一下孙权,看到大帝仿佛痴呆了,压根儿没把自己这个始作俑者放在眼里,心下才稍稍的安定下来。

孙权晃了晃脑袋,急切的问道:“呃,这个是朕考虑不周了,敢问顾公,当前的局面该如何应对。”

顾雍一揖道:“陛下请先定下来一件事,与西蜀之盟约是否维持。”

孙权问道:“维持该怎么做,不维持又该如何做呢?”

顾雍振声说道:“天下大势,曹魏最强,这是不争的事实。维持盟约成都,利于抗击曹魏,但交州之争便不可能大兴刀兵,如不维持盟约,自可任意兴兵讨伐,交州之争一旦陷入胶着,曹魏兴兵南下,则汉吴两国只能各安天命了。”

孙权追问道:“顾公,依你看交州之争,大吴胜算有多少呢?”

“水军大吴完胜,陆军稍逊一筹。五五之分。”

孙权咬着牙坐了下来,顾雍说的不无道理,当前最大的敌人还是曹魏,与西蜀交恶,东吴便只能向曹魏示好,可多年来自己也示好过几次,一次示来了赤壁大战,还有一次示来了夷陵大战,虽然这两场大战都以东***告终,但其间的起起伏伏,还是让人心有余悸的。

交州虽然没有正式的纳入东吴的版图,但作为东吴的附属连年纳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是这么让西蜀抢走而不做出反应,朕的这张老脸该怎么放呢。

“顾公,朕该如何选择呢。”

“以战促和,平分交州,互通商贸,共御曹贼。我军大张旗鼓却只取安广;把交州一分为二,纳入大吴实际控制;以交州四郡为理由,要求成都放开钢铁制品管制,实现自由商贸;趁曹魏辽东不稳,共同举兵讨伐。此四步如能实施,我大吴即可接受。”

孙权很满意,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