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等人前脚后脚的赶到了皇城,李靖匆匆的形色说明,陛下的这次召集一定有大事发生。
邓艾来的最晚,却最先发表了意愿。
听完陛下的疑虑,邓艾已经跪倒在地,第二军如今齐装满员,虽然整训还没有最后完成,但是不耽误进剿贼众,至于整训完全可以在进军途中完成。
从成都到兴古,大军至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有这段时间的保证一定可以完成大军的整训。
刘山双手扶起邓艾,心中竟然感到一丝惭愧。本来赵立牛二统领的第三师是邓艾手中的精锐,却在阴差阳错之下让自己一手推到了禁卫军的怀中。如今的第三师刚刚组建,战力没有经过真实的考验,能不能达到预期还不清楚。
“爱卿,第三师之事朕缺少考量了,你的第三师现在由谁掌军呢。”刘山带着惭愧开口问道。
邓艾双拳一抱说道:“回禀陛下,前次兵出江油,臣发现江油守军治军严整训练有素,详细询问之下,臣惊喜的发现了一个将才。此人姓蒋名舒字伯洅,今年二十四岁正值当年,因此,臣特请文伟先生将他调入第二军,执掌第三师。”
费祎点头道:“陛下,蒋舒确实是个将才,来到成都之后,臣与士载还特意考量了他一番,兵书战策对答如流行军布阵井然有序,真是不错。”
邓艾再次说道:“陛下,国学院学子傅佥是大将军傅彤之子,家学渊源勇力可嘉且赤胆忠心,文伟先生举荐其为副将,臣考量之后以为,蒋舒与傅佥为主副,第三师必然无忧。”
向宠还打算再说两句,突然发现陛下有点打盹,混沌不堪的眼神说明陛下昨夜有点用力过度。
其实刘山现在已经有些惊骇,原以为自己的到来可以避免一些事件的发生,可到头来蒋舒和傅佥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扎到了一起。
“额?!”发现众人看待自己的眼神邪恶,刘山赶紧说道:“各位爱卿,朕记得这个傅佥虽是国学院的学子,但上次出征他是隶属于第一师作为蒋斌的副将,朕没记错吧。”
向宠回禀道:“陛下,大军班师后国学院的学子已经卸去军中的职务,重新回到国学院就学,前些日子有两位同学被近卫军内定,傅佥才再次上书臣下,请求继续在龙骧效力。”
刘山想了想道:“蒋舒,朕有些印象。其操练军马的手段还是不错的,但是其人眼神闪烁,似乎是内心不够坚定,士载先生既然决意用他,还请在这个方面加以注意,以防万一。”
众人心中凛凛,陛下好像还是第一次如此的评价一个人,看来蒋舒在陛下的心中似乎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不然陛下不会在这个场合如此隆重的说出。
邓艾微微一怔,蒋舒的这个神情他也曾注意到,但却没有陛下想的深远。如果一军主将的意志不够坚定,那么整支军队的战力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局面复杂之时,主将的意志被夺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如何使用蒋舒,刘山有些犹豫不决。但如果仅仅因为其最后变节便将他弃之不用,这对年轻的蒋舒似乎也不太公平。
想了一想,刘山已然捋清了思路。后世的蒋舒之所以投降,蜀汉羸弱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如果大汉在自己的掌控下逐步强盛,还会发生如蒋舒般投敌的状况么?
想定,刘山神情严肃的说道:“关于蒋舒,请士载先生观察,按照其能力大小使用。接下来咱们说说,这次兴古之战该如何进行。”
邓艾显然已经深思熟虑,听到刘山的问话立刻答道:“陛下,岭南山高水远,不是大军决战的最佳地点。大汉的兵马对岭南地区非常不熟悉,战力将大打折扣。因此,臣建议在南中地区扩充兵马,利用他们熟悉地形的优势,一举挫败苗乱。”
费祎欣然道:“陛下,士载此策可行。前些日子南王孟获上书陛下,要为南中民众争取龙骧的编制,臣按照陛下的安排已然在南中各郡郡治设立的兵站,从时间上推断,如今新兵应该已经完成了筛选进入到整训期,一两个月后也基本可以形成战力。”
蒋琬说道:“陛下,新开设的兵站归属于各大军区,如果成立龙骧新军,还需要陛下下旨予以确认。”
刘山眉头舒展,呵呵一笑道:“如此,朕无忧了。有各位爱卿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大家现在商议一下,以我大汉的国力,还能再多成立几支龙骧么。”
蒋琬微微一皱眉说道:“陛下,当前大汉有民众百余万,而大军已经有二十多万,基本上达到了顶峰,再次追加军卒,只怕会影响大汉的经济。”
刘山点头道:“公琰先生考虑的是。百多万的民众就有二十多万的兵马,确实有点多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大家不妨敞开了谈一谈。”
蒋琬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仿效曹操当年屯田之法,再加上大汉的新政,足以支撑大汉扩军。如今的南中地区民智未开基本还处于狩猎的阶段,虽然有大汉第二冶炼厂等工厂,但也未能从根本上开发此地,因此在屯田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的汉民到南中地区,带动当地农业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