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江东流去> 第一四九章 谋士班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四九章 谋士班底(1 / 2)

荀桀内心翻江倒海,刘山的话应该是真的,不然他说不出司马昭和黄皓的名字,压抑住心中的烦躁,荀桀冷静的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荀桀自那庞会行刺失败之后,曾力劝公子脱身离去,便已经想到今日之事,可惜公子成事心切,不能听进去逆耳之言,才招致今日的败局全文阅读。”

刘山心中微微一惊,幸亏司马昭这厮没有采纳他的对策,不然的话眼前的这个大好局面就成了水月镜花了。这个荀桀能在那莽汉行刺失败后极短的时间内勾勒出事情的大概,并迅快的做出了应对之策,其心机可见一般。再看到荀桀冷静的对答,刘山知道不上点杀招,降服此人是不可能了。

“荀先生对司马昭如此尽心尽力,难不成是为了遵循祖训,欲借司马家族之手,光复汉室不成。”一招欲擒故纵,在刘山的口中朗朗而出,但听在荀桀的耳朵里却是另外的一番滋味。

混乱,无比的混乱,此事的荀桀突然觉得自己昏沉沉的,眼前的年轻人接下来又说了些什么,自己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内心深处的某种记忆被他重新唤醒,荀家的祖训在自己的眼前萦绕。

刘山则悄悄的坐在荀桀对面,仔细的观察着他脸上的变幻不定。

牛二早就听得糊里糊涂,但看到陛下三言两语便把这个姓荀的给摆饬晕菜,一副昏昏沉沉的痴呆样,让这厮对刘山佩服的五体投地。

荀桀显然已经进入到了静思状态,监牢内一时间静的犹如太平间。

刘山缓缓的站起身来,目光凛烈的注视着对面那双死灰的眼神,冷冷的说道:“荀先生不回答,难道要做那数典忘祖的小人么。”

荀桀抬起头,苍白的脸色逐渐的变成通红,急速起伏的胸脯揭示着这家伙内心激荡。

牛二暗暗紧张起肌肉,一旦荀桀这厮暴起发难,自己便出手予以痛击。

刘山则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自言自语的说道:“荀家几代忠良,先祖自不必说,就是你的父亲荀彧先生当年委身与曹贼,想的也是如何恢复汉室,可惜荀公谋略过人,识人却是不明,未能察觉曹贼篡逆之心,荀公因曹操称魏王而殉汉,不知道先生做何感想。”

荀桀口唇紧闭,神态再度萎靡,刘山的话沉重的打击了他的内心,一瞬间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

刘山接着说道:“本以为逆贼曹丕称帝,荀家会以死抗争,没想到啊,荀彧如此的忠贞于国却生养了一群认贼作父的逆子,一个个在曹魏拜将封侯,声名真是显赫,想来荀公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荀桀慌乱的摆着手,争辩道:“不是这样的,献帝禅让皇位与先帝,天下共知,天下共知啊-----”

看着荀桀语无伦次,刘山低下身来,紧紧地盯着荀桀道:“先帝?!?曹丕逆贼也配称为先帝,是逼宫还是禅让,你不知道,哈哈,可笑。”

荀桀彻底的凌乱,刘山的言辞像一柄重锤不停的夯击着他的内心,父亲的样貌自己不清楚,但存放于荀家祠堂的祖训却历历在目,荀家自大汉光武以后,一直以汉之中流砥柱著称于世,而父亲荀彧的一生也是致力于恢复汉室之中,自己现在的表现却------

混乱中,刘山的声音再次刺破荀桀的耳膜:“我大汉现在虽然偏于一隅,但光复之心从未磨灭,你来我大汉也有一段时间了,应该知道如今大汉施行的法政前景如何,来日朕扫平四海,荀公的大位自然是伫立于大汉英雄纪念塔之林,你们兄弟的作为还能进入荀家的祖林么。行啦,朕今日也就是来看一看荀家的后人,先生好自为之吧。”

说罢,刘山一甩衣袖,带着牛二便转身离去。

刚刚来到监牢的木栅门之前,身后的荀桀声嘶力竭的喊叫道:“陛下且慢,荀桀受教了。”

刘山心中大喜,神色却是不变,缓缓的转过身来,静静的看着荀桀。

荀桀已经跪倒于地,涕泪纵横的哽咽道:“陛下,今日聆听陛下教诲,如醍醐灌顶,《治世治之、乱世扶之、恭与汉室、敬与帝皇》的荀家十六字祖训,逆臣不敢一日或忘。”

刘山看着荀桀说道:“司马懿鹰视狼顾,其心深处早存不轨,只是当前曹魏政治清明国家厚重,才使得其压抑反心。一旦他日曹魏有变,以司马懿的深谋远虑必然会攫取国家重器,你效忠于他应该是也看出了其中的玄密。不过,一旦司马当政,他做什么都有可能,唯一不会做也不愿意做的就是恢复汉室,此言立于当世,日后一定会有明证。”

荀桀捣头如蒜,再次痛哭道:“逆臣迷眛,如果能借助司马家之手恢复汉室,也算是完成了先父的遗愿。”

刘山顿时狂笑出声:“哈哈,荀公委身与操贼犹在眼前,今日便看到其子委身与司马逆贼,古语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荀先生也是一智士,还沉迷其中不觉得可笑么。”

看着荀桀再次混沌,刘山呵呵一笑,上前扶起荀桀道:“先生不忘祖训,乃大汉之幸,如果先生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推行荀公的大计,朕绝不阻拦,今日便可离开成都回转;如果先生愿意协助朕完成光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