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招式却极为粗糙,只凭一身蛮劲,郑钧是久经沙场之人,颇有经验,只是不敢硬抗,两人斗在一处,一时难分胜负。
盼晴守在车旁,有靠近的贼人,便砍翻在地。
双方正在胶着,从后面赶上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个带银色面具的女子。那女子轻身跃起,跳到正在和郑钧苦斗的贼首旁边,一剑递出,直指要害。
那人防之未及,慌忙躲闪,挥手抡出一锤,那女子轻巧一躲,瞬间刺出三剑,那人踉跄躲避,露出空隙,不料这却是虚招,那女子抬脚正踹到那人的胸口。那人刚才只顾躲闪。手上还拿着两个大锤,此时脚步不稳,被猝然一踹,身体失去平衡,坐倒在地。
那女子上前一步,便要抵住那人的咽喉。
随着这几个人的加入,战况也渐渐倒向郑钧这一边。
此时,骤变陡生。不知从何处又来了几个黑衣人,一人纵身跃过挡住那女子的剑,另一人扶住那个贼首,又向着自己人吹了一声口哨。
第一伙黑衣人便纷纷逃进玉米地,随即不知去向。
面具女子攻得更快,无奈对手实力强悍,毫无破绽(名门纪事第九十九章遇袭内容)。只得眼见那贼首被人救走。
那人见自己人散的差不多了,虚晃几招。袖口抖出几只暗器,竟然是冲着受伤未及逃走的自己人而去。之后三跳两跃便消失不见了。
侍卫还想追击,却被那面具女子喝止了:“不要追了,你们不熟悉这里的地形,小心被伏击了。”
郑钧、郑钦走上前来拱手道:“多谢各位义士相助。”
涵因也下了车。见那面具女子,竟是熟人:“可是沈瑶姐姐?”
那女子回身一看,“咦”了一声,笑道:“涵妹妹,真是巧了,没想到竟有此等缘分。”
“多亏遇到了姐姐。”涵因把慕云和祈月叫下来,给沈瑶行礼。
沈瑶说道:“此地不宜久留,我知道再往前走一阵。有个村子,我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不如去那里投宿。”
郑钧算算时间,今日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管城了,只好点头答应。
村子并不大。几间茅舍错落有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平和安逸的田园风光。
村里人见到陌生人都带着警惕。后来看到郑钧一行人还带着女眷,才放下心来。让他们去找村长。
村长把自家的院子让了出来,又找了几家,终于把这四十来口子都安排下了。
“要说,这也算不得偶然。我自从和你分别后,就回了师门。这一次是受师父许可,带着师弟们来调查父亲的死因。我想这事和杜胤脱不了关系,便想进入他府里饲机打探。随着这老贼颇为谨慎,府中守备森严。接连在门口打探几日,发现他们杜家隆盛商行的掌柜常在杜府中进出,有一次我趁夜悄悄潜了进去,看见那掌柜带着一个人见那杜胤(名门纪事章节)。只隐约听见他们说什么“薛将军”“郑家”又提到“米粮”,我便知道必有异事,可惜,如果再离近些,杜胤身边上次和我交手的影子护卫就一定会察觉到我,因此我也不敢十分靠近。
后来我想,既然杜胤身边水泼不进,那就向他伸出的爪牙下手。于是便一路跟踪这位杜掌柜。这次他们来这里,还带着见杜胤的那个人。自从到了那里,这人便和一伙人来往很是密切。我便亲自跟踪那人,让我的师弟跟踪那伙人。今天我师弟给我消息,说这些人穿了黑衣,鬼鬼祟祟不知要干什么。因此我们便跟着他们。没想到他们竟然是来劫妹妹家的车队。”沈瑶简略的说了一下自己这些日子的情况。
沈瑶扫了一眼在外面戒备的几个师弟,不虞有人偷听,把自己这些日子的经历向涵因和盘托出。
涵因也简略的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把哥哥们被人安了勾结突厥的罪名一处隐去,只说是族中还要商议。
郑钧回忆着那个黑衣人的表现:“那人大嚷了一句还他兄弟命来,看样子是为了给莫老二之仇而来。现在民乱四个匪首中有三个都已授首,那这一个很可能是老四吴大海。”
沈瑶皱着眉头:“这么说是杜家窝藏钦犯了?我早就怀疑杜家和民乱有关系。只是杜家为什么要对付你们兄妹?”
郑钧长叹一口气:“这就不清楚了,我们原本以为是自家族中之人为了让我们不能入族谱派来的人,你这么一说又觉得杜家在捣鬼。”
“杜家一直忌恨荥阳郡公当年的打压,也许他是为了这个。”沈瑶很是奇怪,只好如此推测。
“现在也只能猜测而已。”郑钧含混着。涵因在一旁默然不语,低头思索。
沈瑶问道:“那接下来你们准备怎么办?”
“我们要去管城一趟,查查那个亲兵的事,敢问姑娘有何打算?”
“我也正欲往管城,只是我还是在逃的罪人,不宜与公子和姑娘同行,我会留个师弟在你们周围守护,若有事他也会给我们传消息(名门纪事章节)。”沈瑶笑道。
郑钧大喜:“多谢姑娘美意,有姑娘这一强援,在下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