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第一步迈出去了。那么随后的工作就不是太大的难題。研究所正式升级为军工厂。足足扩大了两倍有余。以前的一些技术员全部升级为师傅级别。然后带学徒开始生产炮弹和大炮。以及其他的火器产品。地雷一边进行生产一边改进。现在防水引线已经生产出來了。很简单。还是用腊。只不过改掉以往将蜡包在外面的做法。而是在引线的端口。灌少许的蜡。这样一來。埋地雷的时候。就不容易损坏。
三月初。预期的二十艘战船全部生产完毕。开始准备二期生产。而同时。火炮有了巨大的进步。当然说的是射程上的进步。竟然可以达到三百步。这个距离比叶玄预计的还要好不少。其改进的做法就是炮膛的光滑程度。另外炮弹的生产务必规格化。使得炮弹的直径和炮膛的直径尽量吻合。加上突发奇想的给他上了桐油。尽管时不时的要保养。但是开炮之后。跑到出膛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保证。同时。也就保证了距离。
大家不是沒想过增加推动用的火药量。但关键问題在于冶铁的技术。加大药量的话。可能会加大炸膛的危险。不过这一点倒是被利用在了铸造舰载火炮上。一來舰载火炮好处是不用人力经常搬运。笨重点沒关系。所以。叶玄为了务求射程。既加大了推动用火药量。也加厚了炮膛厚度。直接将射程加大到了四百步。可以说。这是逆天的进步。
研究员们发明的标准化作业。非常大程度的解决了炮弹规格问題。叶玄本來想说的。但是想想技术上达不到。就一直沒有说那么高的要求。沒想到研究员们还是自己搞出來了。只让叶玄感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军工厂的工作是危险性很高的工作。所以叶玄给他们申请了专门的福利。沒个研究院都有非常丰厚的补贴。所以大家的热情也是高涨。能当兵的。早就想好了死亡的事情。哪怕自己都不想死。但是如果自己死后。家里人能得到一笔不小的抚恤金的话。那就算是值得的了。
港口的练兵工作。叶玄也时有视察。进展很大。特别是弓箭手们的训练。因为全是箭阵。也不求个人精准度。所以整体为例非常可观。叶玄看了都是连连点头。虽然达不到电视上演的秦朝的大风那种境界。但是叶玄敢说。只要准备充分不是突然遇敌的话。在这样的弓箭手方阵箭阵之下。能冲过來的骑兵寥寥可数。那也得是买彩票中五百万大奖的运气。当然了。能冲到跟前來。还有沒有战斗力还是另说。
最让叶玄欣慰的是各部门的合作问題。后勤供给一直是一支部队行军打仗的重中之重。曾经淮海战役的时候。尤为领袖说。这是靠人民用小推车推出來的。虽然是现代战争。但是也足可见后勤的重要。港口的后勤是有专门的将领负责的。这将领是赵将军麾下大将。有很丰富的后勤经验。
而港口的建设和整个军备生产过程中。后勤部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从采矿。伐木等等方面。然后就是冶铁。打铁。木材加工。作坊等等。一系列的生产部门的合作协调。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才能在这复杂的工作当中井井有条。并且顺利地进行。
而也是在这几天。唐世杰派使來通知叶玄。一切已经按计划布置好。唐世杰将带领陆军欲四月初发动突击。这是计划中的事情。似乎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着。叶玄这边也是一样。赶在这个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接近尾声。叶玄现在等地。是最后一批试航舰队回來之后。所有应该配置火炮的战舰配置好。就在均应进行一次全军演练。这是大家小范围训练配合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全军配合协作演练。
演练当天。各部在所属将领带领下按照提前布置好的战略阵型。严阵以待。目标在正前方五百米。是一座临时堆砌起來的建议城市模型。各种武器全部调配到位。只不过火器到时候使用的不多。也多是模型。现在不是浪费的时候。真的实弹炮弹只有三发。单兵炸弹也只有三枚。地雷一个都沒有。因为沒有敌人。
按照安排。首先是三发炮弹攻城。轰轰轰三声过后。两发打进城池。一发将城墙炸塔。所有士兵大笑。但立刻遭到了将领们的斥责。这也是沒有办法的事情。城墙是那石头堆得不说。还只有半米高。一炮打过去不塌才怪。但是演练就是演练。必须当成真正的战斗。叶玄严令过的。
然后是突袭战的空军。从军队后方起飞。迅速越过己方部队头顶。然后飞跃敌方城市上空的时候。投下炸药包。空军们经过这几个月的操练。操纵飞行器的技术都炉火纯青。沒有一个失误的。一百架全部飞过去。想想要是一百人每人携带炸药包三个。那就是三百个。叶玄不相信这样攻城还有什么拿不下來的。的确。要想完成大事情。必须有作弊器。火器就是叶玄的作弊器。
再接下來就是弓箭方阵箭阵。骑兵阵等等阵法的演戏。演戏持续时间一整天。但是效果确实明显的。所有士兵都为这种通力协作的作战方式所震撼。小范围的配合演练毕竟沒那么强的震撼效果。这大兵团作战之后。立刻感受到了。更关键的是。所有人都看出來。这样配合的进攻部队。战斗力有多强大!
叶玄在高处观